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463—2011 代替 DB34/T 456-2004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文稿版次选择 2011 - 07 - 07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8 - 07 实施 发 布 DB34/T 1463—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砀山县植保站、萧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兰菊、张道环、王学良、王梅英、夏风、王月英。 本标准于2004年9月10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替代历次版本情况为:DB34/T 456-2004。 I DB34/T 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小食心虫术语和定义,田间调查、预测预报,数据的汇总和传输以及调查资料的表 册消长调查、虫果率调查、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划分、数据传输、调查资料表册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调查和预报,其他果园发生的梨小食心虫调查和预报也可 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卵梢率 有卵新梢占总新梢数的比例 卵梢率 = 有卵新梢数 × 100% 调查总新梢数 2.2 折梢率 受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而萎焉的桃树新梢数占总新梢数的比例。 折梢率 = 被蛀害新梢数 × 100% 调查总新梢数 2.3 卵果率 有卵果数占总果数的比例。 卵果率 = 有卵果数 × 100% 调查总果数 2.4 虫果率 被蛀害果数占总果数的比例。 虫果率 = 被蛀害果数 × 100% 调查总果数 1 DB34/T 1463—2011 2.5 百果卵量 百果卵量 = 卵粒数 × 100% 调查总果数 2.6 性诱剂诱芯 剂量为 200 μ 的梨小性信息素诱芯。 2.7 诱捕器 诱捕器为水盆型诱捕器。 采用直径 20~25 cm 的再生塑料盆,在盆沿下方 2 cm 处等距离钻3个排水孔,,将三根长 35 cm 的 18 号铁丝的一端扎在一起,分别将铁丝另一端穿过排水孔并等距离固定在盆沿上。在盆沿上与其中 一个排水孔对称的位置再钻一个小孔,另用一根长 35 cm 的 18 号铁丝穿透诱芯小头,将铁丝两头固 定在对称的两个排水孔上,将诱芯移至盆口中央,并使其开口向下。盆内盛水,水中放一勺洗衣粉。上 下调节铁丝中间部位使诱芯悬挂于水面之上、距水面 1 cm 处。 2.8 诱虫带 用宽 20 cm、棱波幅 4.5×8.5 mm 的瓦楞纸制。 3 内容和方法 3.1 越冬基数调查 2 选有代表性的梨园、桃园各 3 个园,每个果园面积不小于 5×667 m ,作为系统调查园。 梨小食心虫越冬(8 月下旬~9 月上旬)前,在系统调查园,每园选代表性株 2 棵,每棵树在距 地面 0.2~0.3 m 的主干上绑自制诱虫带。12 月下旬调查诱虫带下的梨小食心虫越冬数量,结果记入 附录 A 表A.1。 3.2 成虫消长调查 3.2.1 调查时间 3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 3.2.2 调查方法 性诱剂诱测法。 3.2.2.1 2 诱捕器的设置 DB34/T 1463—2011 在系统调查园,每园均匀悬挂诱捕器 3 个(诱捕器之间距离不小于 40 m),悬挂在树冠外围距地 面 1.5 m 高处。 3.2.2.2 诱捕器管理和数据记录 每天早上检查诱捕器中的成虫数量,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2。检查完毕后剔除成虫,并补充水分, 雨后需加少量洗衣粉。诱芯每 30 天更换一次。 3.3 桃园折梢率普查 3.3.1 调查时间 调查 2 次,第一代、第二代成虫高峰后 25 天各调查一次。 3.3.2 调查方法 2 选择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 5×667 m 以上的桃园 10 个,每个果园内随机抽取 5 棵树,每棵树 沿东、南、西、北 4 个不同方位,每个方位调查 25 个当年新抽枝条,记载被害新梢数,计算折梢率, 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3) 3.4 梨园卵量消长调查 3.4.1 调查时间 – 梨园主害代(第 3~5 代)发生期。 3.4.2 调查方法 在选好的系统调查园,每个果园内在靠近边缘和中间位置固定 2 棵树,在每棵树的东、南、西、 北四个方位,各固定 25 个果实,每棵树调查 100 个果实,每 5 天调查一次,记载梨小食心虫卵果数 和卵粒数,每次调查后将发现的卵粒抹掉,分别计算卵果率和百果卵量,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4。 3.5 虫果率普查 3.5.1 调查时间 各地在当地主栽果树品种的采收前一周调查 1 次。 3.5.2 调查方法 2 选择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 5×667 m 的梨园 10 个,每个园内采用棋盘式取样,选择 5 棵果树, 在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 5 个方位,各随机调查 20 个果实,每棵树调查 100 个果实,检查果 实被害情况(症状识别见附录 C),记载虫果数,计算虫果率,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5。 表1 指标 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代别 1 2 3 4 5 1 <3 3.1~5 5.1~8 8.1~10 >10 2 <5 5.1~10 10.1~15 15.1~20 >20 梨累计卵果率,% <2 2.1~4 4.1~6 6.1~8 >8 虫果率,% <1 1.1~3 3.1~5 5.1~8 >8 桃折梢率,% 3 DB34/T 1463—2011 4 预测预报 4.1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或发生危害程度可用桃折梢率、梨卵果率、虫果率等表示,其中以虫果率为主 要指标,其他为辅助指标,可划分为 5 级。 4.2 发生期预测 当诱集到的成虫累计值达到或超过历年全代平均总累计值的 16%、50%和 84%时即为各代成虫的 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后推 3~5 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约 7~10 天即为卵孵化高峰期;其他世代成虫羽化盛期后推 2~4 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 3~6 天即 为卵孵化高峰期。 4.3 发生程度预测 4.3.1 长期预测 依据越冬基数、田间成虫消长、果树种植情况及历史资料,结合长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4.3.2 中期预测 依据田间成虫消长、桃园折梢率及历史资料,结合中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4.3.3 短期预测 依据田间成虫消长、梨园卵果率及历史资料,结合短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5 数据汇总和传输 5.1 主要传输工具 采用互联网和传真机等。 5.2 模式报表 按统一汇报格式、时间和内容汇总上报。其中,同历年比较的增、多、高用"+"表示,减、少、 低用"-"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 6 调查资料表册 制定统一的“调查资料表册”的样表一份(见附录 A),供各地应用时复制。用来规范各区域测报站 测报调查行为,保证数据库积累统一、完整的测报调查资料。其中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各项调查内容 须在调查结束时,认真统计和填写。 4 DB34/T 1463—2011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梨小食心虫 ( 站 站 名 年) 盖章 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 测 报 员 负 责 人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 DB34/T 1463—2011 表A.1 单位: 果树种类: 梨小食心虫越冬虫量调查记载表 地点: 品种: 调查日期: 树龄: 调查人: 诱虫量(头/诱虫带) 果园编号 样点 样点 样点 样点 样点 1 2 3 4 5 备注 平均 调查部位为主 干 表A.2 单位: 调查日期 梨小食心虫成虫性诱剂诱集记载表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诱蛾数量(头/盆) 气象 品种 (月/日) 1 2 3 合计 情况 平均 备注 注:备注内填喷药日期,药剂品种及诱捕器效果不稳定的其它原因。 表A.3 单位: 调查日期 (月/日) 地点: 样点 年度: 方位 东 西 1 南 北 合计 6 桃园折梢率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新梢数 被蛀新梢数 折梢率 (个) (个) (%) 备注 DB34/T 1463—2011 表A.4 单位: 调查日期 (月/日) 梨小食心虫卵量调查记载表 地点: 样点 年度: 方位 调查人: 调查果数 卵果数 卵果率 百果卵量 (个) (个) (%) (个) 备注 东 南 1 西 北 小计 表A.5 单位: 果园面积: 样点 梨小食心虫虫果率调查表 地点: 品种: 调查日期: 树龄: 调查人: 调查果数 虫果数 虫果率 (个) (个) (%) 方位 备注 东 南 西 北 小计 7 DB34/T 1463—2011 表A.6 梨小食心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 hm2 耕地面积 其中:梨树种植面积 hm2 梨树主栽品种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桃树种植面积 hm2 桃树主栽品种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 种植面积 hm2 hm2 发生面积 其中: hm2,发生程度 代 代 级 2 级 hm ,发生程度 hm2 , 防治面积 代 占发生面积 % 2 代 hm ; 2 代 hm2。 hm ; hm ; 挽回损失 简述发生概况和特点: 8 级 2 hm ,发生程度 代 代 级 2 hm ,发生程度 代 其中: 2 t; 实际损失 2 t。 DB34/T 1463—2011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梨小食心虫模式报表 表B.1 越冬代梨小食心虫预测模式报表(M1SXA) 要求汇报时间:4 月上旬以前报一次。 序号 编报项目 1 报表代码 2 调查日期(月、日) 3 当地梨园(

pdf文档 DB34-T 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42: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