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1.140.20 CCS A 14 34 安徽省 地方 标准 DB34/T 4333—2022 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南 Digitization guideline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2022 - 10 - 26发布 2022 - 11 - 26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333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图书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宫、王东琪、曹冬生、葛小禾、姚夙阳、刘双葆、陈红军、黄静静、石梅、 彭红、王永光。 DB34/T 4333 —2022 1 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给出了古籍数字化工作项目遴选、数字资源制作、数 据库建设、数字资源发布的一般性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030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21712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GB/T 31076.1 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 第1部分:古籍 GB/T 31219.2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 第2部分:文本资源 WH/T 66 古籍元数据规范 WH/T 91 汉文古籍集外字描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古籍 ancient Chinese books 中国古代典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制于 1911 年以前(含 1911 年)的普通形制典籍。 注: 凡内容具备“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之一,且采用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其时 代断限可适当延伸至 1949 年。 古籍数字化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部分,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 制成可以再现或检索、阅读、分析的古籍数据库,从多个角度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古籍数字资源 digital resources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将古籍原件 信息转化为数字存储而获得的资源总和。 古籍数据库 ancient Chinese books database 按一定的概念结构组织的数据集合,其概念结构描述古籍数据的特征及其对应实体间的关系。 古籍修复 restor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使破损古籍尽可能恢复原貌,而对其进行去污、脱酸、修补、装订等处理。 DB34/T 4333 —2022 2 4 职责与要求 组织与职责 4.1.1 组织 宜成立古籍数字化项目组,分配古籍数字化管理人员、古籍数字化制作人员、古籍书库管理人员、 古籍修复人员和缩微胶片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4.1.2 职责 4.1.2.1 古籍数字化管理人员 负责古籍数字化项目的选题、申报、数字化制作来源与方式、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管理与过程相关 的人员、设备、财产、数字资源与档案,确保古籍文献和数据资源的安全。 4.1.2.2 古籍数字化制作人员 负责古籍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古籍图像的采集、输出、标引、发布、存档、备份和各项统 计,办理古籍原典的出入库交接,对数字化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1.2.3 古籍书库管理人员 根据古籍数字化计划合 理调取古籍,办理古籍出入库交接手续。 4.1.2.4 古籍修复人员 修复破损古籍,使其满足数字化需求。 4.1.2.5 缩微胶片库管理人员 对缩微胶片进行检验,按数字化制作要求对缩微胶片采取技术处理。 工作环境 应确保古籍安全及古籍受环境影响的合理范围,宜选择在古籍存藏机构内部开展。 工作流程 宜按照项目遴选、数字资源制作、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发布 四项流程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 知识产权 4.4.1 宜采用数字水印、安全加密封装等方法保护古籍数字化资源的知识产权。 4.4.2 宜对古籍数字化资源规定清晰的版权声明, 建立纠纷应对机制, 及时发现和管控知识产权风险。 5 项目遴选 对象选择 根据古籍存藏情况,优先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版本选择 DB34/T 4333 —2022 3 5.2.1 宜优先选择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地方名录或已文物定级的古籍。 5.2.2 宜依据 GB/T 31076.1 的规定进行定级,优先选择级别较高的古籍。 5.2.3 宜辨别版本优劣,择其善者为数字化底本。所选底本应体现古籍版刻工艺、装帧形式、纸张行 款、字体墨色以及藏印、题跋等版本细节信息。 数据库选择 按照古籍数字资源使用需求确定建设古籍数据库的类型,如书目数据 库、全文数据库等。 6 数字资源制作 制作流程 宜按照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验收、数据归档五项基本流程开展工作。 图像制作级别 6.2.1 古籍数字化宜按照不同使用要求制作档案典藏级、复制加工级和发布服务级三种级别的数字图 像。 6.2.2 档案典藏级用于数字图像的长期保存,可作格式转换和复制的母本。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色彩位深 24 bit; —— 分辨率不低于 600 DPI; —— 像素不低于 3600 万; —— 文件保存格式为 TIFF(LZW)或RAW(sRAW); —— 色调再现使用 ICC配置文件。 6.2.3 复制加工级由档案典藏级图像经技术手段转换而成,是用于加工复制各种精度、大小的屏幕浏 览图像的母本文件。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色彩位深 24 bit; —— 分辨率不低于 600 DPI; —— 文件保存格式为 JPG或JPEG; —— 色调再现使用 ICC配置文件。 6.2.4 发布服务级由复制加工级图像转换或压缩生成,用于古籍数据库建设,直接面向公众发布。宜 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扫描或拍照制作而成的资源色彩位深 24 bit,缩微胶片转换制作而成的资源色彩位深 8 bit灰度; —— 分辨率不低于 200 DPI; —— 像素不低于 1000 万; —— 文件保存格式为 JPG或PDF。 制作前准备 6.3.1 器材准备 按照数字化制作需求,可选择扫描设备、拍照设备或缩微数字转换设备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 —— 扫描设备宜选择零边距或非接触式扫描仪。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应为无紫外线的同步冷光源; • 设备实际光学分辨率不低于 600 DPI; DB34/T 4333 —2022 4 • CCD感光元件不低于 5000 像素点; • 色彩位深 24 bit; • 宜在A4( 210 mm× 297 mm)~A0( 1189 mm× 841 mm)画幅间自由调整 。 —— 拍照设备宜选择数码相机或数码后背,并配置托稿台、背景等配套设备。需满足以下技术要 求: • 数码相机或数码后背有效像素不低于 3600 万; • 托稿台材质应经过脱酸处理,托架稳定牢固; • 宜选择中灰色的纸板作为扫描或拍照背景。 —— 缩微数字转换设备宜选用专业级缩微胶片扫描仪。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扫描设备具有胶片保护装备,不划伤、损伤胶片; • 设备光学分辨率 400 DPI以上; • 画幅最短边 CCD感光元件不低于 7000 像素点; • 色彩位深 8 bit灰度。 6.3.2 整理准备 6.3.2.1 数字化制作人员对古籍书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记录阙叶、错叶、重叶、夹叶位置及破损面 貌,并形成记录文档。 6.3.2.2 缩微胶片库管理人员对缩微品进行检查,缩微品质量不合格的古籍,可提取古籍原件进行数 字化。 6.3.2.3 古籍修复人员依据 GB/T 21712 对修复后方可进行数字化制作的古籍实施修复,以满足数字 化加工的技术要求。 数据采集 6.4.1 采集方式 资源采集方式主要包括扫描 /拍照、缩微胶片数字转化以及图文转换等。 6.4.2 数字扫描(拍照) 采用扫描或拍照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制作 应满足以下要求: —— 应确保古籍安全及古籍受环境影响在合理范围内; —— 宜注意拍摄光源及环境光源,避免透光或反射光的影响; —— 扫描或拍照后的图像清晰,没有重叶、缺叶、错叶、折页等情况(原书缺叶、错叶除外); —— 扫描或拍照后的图像与古籍原件颜色一致; —— 扫描或拍照后的图像以中缝为中心线,保持原文献的天头、地脚尺寸不变,图像倾斜角度不 大于 0.2度,尽量

pdf文档 DB34-T 4333-2022 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南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4333-2022 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南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4333-2022 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南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4333-2022 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南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1-28 23:30: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