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9. 040 CCS A21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660—2024 特定环境条件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共 性风险因子 Common risk factors- safety evalu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unde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2024-09-24发布 2025-03-24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1660—202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确定共性风险因子的原则 5.1 一般原则 5. 2 基于给定原则. 5. 3 本质安全原则 5. 4 关联性原则. 5. 5 前兆性原则. 5. 6 函数性原则. 5.7 量化原则. 5.8 运动状态原则 5.9 识别性原则. 5.10 时域性原则 5. 11 分级原则. 6 典型的共性风险因子 6. 1 电气共性风险因子, 3 6.2 机械共性风险因子 6.3 其他共性风险因子 7与特定因素关联的共性风险因子 7. 1 与安装场所关联 5 7. 2 与应用场景的关联. 7.3与运行操作的关联. 5 7.4- 与人员关联 参考文献. 表1特定环境条件的分类及描述 NB/T1166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特定环境条件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3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 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 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许继变压器有限公司、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 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市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广东必达电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醇、吉熙玥、陈凤林、揭敢新、黄道春、秦少瑞、杨玉磊、陈驰、王磊、周 柏杰、龚卫国、秦钢华、孙勇、韦晓星、戴建卓、朱梅梅、吴昊、李斌、孙希超。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NB/T 11660—2024 特定环境条件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共性风险因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特定环境条件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确定共性风险因子的原则、典型的共性风险因子 和与特定因素关联的共性风险因子等。 本文件适用于确定特定环境条件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共性风险因子(简称共性风险因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B/T11494-2024特定环境条件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名词术语 GB/T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1094.1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T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11022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1024.1 标称电压1000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 GB/T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 16935.1 低压供电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20840.1 互感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NB/T11494-20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时域性time-domain characteristics 共性风险因子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 注:可通过数据收集、识别、评审、校正等循环过程获取。 3. 2 风险因子risk factor 根据电气安全风险发生规律和经验,以及可能发生的电气安全突发事件,提出的用于评估的一系列 因素,其一般可赋值、可赋以加权系数。 注:风险因子可通过数据收集、识别、评审、校正等循环过程获取。 3. 3 验证verification 通过规定的方法和试验过程加以证实。 1 NB/T11660——2024 4总则 本文件提出的共性风险因子是范例性的,其目的是为确定具体评价对象的风险因子提供参考。 本文件提出的共性风险因子基于GB/T311.1和GB/T16935.1,且典型产品(设备)的共性风险因子 应依据下列标准涉及的安全要求,但不限于: -GB/T1094.1; —GB/T7251.1; -GB/T11022; GB/T 11024.1; GB/T 14048.1; GB/T20840.1。 共性风险因子的确定与可接受的损害密切相关,共性风险因子是大概率可能产生损害的因素,影响 确定共性风险因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性风险因子也可能产生于评价过程中。 5确定共性风险因子的原则 5.1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基于所需要验证的特定环境条件,特定环境条件的分类及描述见表1。 特定环境条件的分类可不限于表1所描述的情况划分。 表1特定环境条件的分类及描述 序号 类别 1 单个环境因素发生 仅一种环境条件作用在产品上 组合环境因素同时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环境条件同时作用在产品上 2 组合环境因素接续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环境条件接续作用在产品上 组合环境因素交替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环境条件交替作用在产品上 3 额定工况单个环境因素发生 仅一种环境条件作用在额定工况状态下的产品上 额定工况组合环境因素同时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环境条件同时作用在额定工况状态下的产品上 4 额定工况组合环境因素接续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环境条件接续作用在额定工况状态下的产品上 额定工况组合环境因素交替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环境条件交替作用在额定工况状态下的产品上 5 人工干预单个环境因素发生 仅一种人工干预性环境条件作用在产品上 人工干预组合环境因素同时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人工干预环境条件同时作用在产品上 6 人工干预组合环境因素接续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人工干预环境条件接续作用在产品上 人工干预组合环境因素交替发生 两种及以上不同人工干预环境条件交替作用在产品上 2 NB/T 11660—2024 5.2基于给定原则 给定的特定环境条件(类别)通常出于,但不限于: 一制造商设计; 用户需求; 产品安装运行地点气象资料: 一一产品相关方共同约定。 5.3本质安全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宜为具体评价对象的本质安全验证项目。如果在安全评价过程中识别出新的风险因子, 则可按安全评价规程予以确立或否决。 5.4关联性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相互之间,以及与之有交集的因素可能形成新的安全项目 (共性风险因子)。 5.5前兆性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在风险引起的危险发生之前可能出现一定的状态,需要判断这种前兆性的因素是否会 发生危险,如果会,则可确定为共性的风险因子。 5.6函数性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与变化常数(如时间、地点)可能会有关联,由此可能产生新的共性风险因子。 5.7量化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既包括了可量化的因素,也包括了不可量化的因素 5.8运动状态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可呈现于固定对象,也可呈现于移动对象,包括且不限于地面移动、空中移动、程序 化移动或非程序化移动等。 必要时,也可以考虑可接受的误动和不可接受的误动。 5.9识别性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应易识别。 5.10时域性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的存在可能有一定的时域性。 5.11分级原则 共性风险因子一般不分级别。 典型的共性风险因子 6.1电气共性风险因子 3 NB/T11660—2024 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特低电压; 保护接地; 故障附加保护; 功能接地; 一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绝缘电阻; 泄漏电流; -绝缘穿透距离; 表面耐电痕; 耐受冲击电压能力; 耐受工频电压能力; -基本绝缘防护; -绝缘结构防护; 内部布线结构; 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电源联(连)接和外接软线; 电源控制。 6.2机械共性风险因子 包括,但不限于: 表面; 外壳防护等级; 耐受冲击能力; 耐受碰撞能力; 耐受自由跌落能力; 耐受振动(正弦)能力; 机械稳定性; 用于防护的机械结构; 用于电气联接的螺钉和联接件; 运行的结构性防护。 6.3其他共性风险因子 包括,但不限于: 表面温度; 阻燃特性; 耐热性; 内部温升; 冰冻膨胀; 一噪声; 安全搬运; 电子电路的电磁兼容特性; 4

.pdf文档 NB-T 11660-2024 特定环境条件 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 共性风险因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11660-2024 特定环境条件 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 共性风险因子 第 1 页 NB-T 11660-2024 特定环境条件 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 共性风险因子 第 2 页 NB-T 11660-2024 特定环境条件 电气设备制造安全评价 共性风险因子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23:41: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