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2 1 1 1 1 发 布 - - 2 0 2 3 0 3 0 1 - - 实 施 农 作 物 品 种 试 验 与 信 息 化 技 术 规 程 大 豆 0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 0 1 C C S B 1 2 9 9 — 2 0 2 2 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o f p r a c t i c e f o r t h e v a r i e t y t r i a l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c r o p s — S o y b e a n [ G l y c i n e m a x ( L . ) M e r r i l l ]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 代 替 N Y / T 1 2 9 9 — 2 0 1 4NY/T129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NY/T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大豆»,与NY/T1299—2014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c)术语与定义中修改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定义中的相关要求,增加了籽粒型和鲜食型品种定义 (见第3章的3􀆰1、3􀆰2、3􀆰5、3􀆰6); d)调整了试验点数量和区域试验的小区面积有关规定(见第4章的4􀆰4􀆰1、4􀆰4􀆰2); e)明确了对照品种确定的原则和程序(见第4章的4􀆰6); f)细化了试验密度及田间管理的相关要求(见第4章的4􀆰4􀆰1、4􀆰4􀆰2); g)将第5章“试验种子”与第4章的“试验设置”合并(见2014版的第5章和第4章); h)将第6章的“播种期”“密度”“播种方法”合并(见2014版的第6章6􀆰1、6􀆰2、6􀆰3); i)删除了“记载项目和标准”内容,增加了“试验数据采集与上报”内容,明确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管 理品种试验工作(见第8章); j)将“遗传特性的分子检测”改为“DNA指纹检测”,细化了转基因检测的相关要求(见第7章的 7􀆰1); k)删除了“品种的来源和处理”内容(见2014版的第11章); l)增加了附录C 大豆性状数据信息系统采集描述规范(见附录C).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物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种业 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江苏省种子站、湖北省种子 管理局、浙江省种子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应志、杨中路、白岩、吴存祥、邱强、武婷婷、程艳波、于春花、邵文、高媛、冷苏凤、 王佳、刘素娟、傅晓华、燕宁、时小红、李霞、王宏康、沈静、于维、王文良、田慧芳、覃德斌、李燕、陈蔡隽.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1299—2007、NY/T1299—2014. ⅠNY/T1299—2022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试验及以审定为目的的各类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2 粮食种子 豆类 NY/T3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NY/T4 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方法 NY/T3428 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区域试验 regionalvarietytrial 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鉴定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 适应性、品质、抗逆性、生育期及其他特征特性的试验. 3􀆰2 生产试验 yieldpotentialtrial 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按照规定数量的面积和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品种进 行的多点验证试验. 3􀆰3 试验品种 testedvariety 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中被鉴定的品种,是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已知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 特征、生物学特性稳定、一致,且具有符合品种命名规定名称的品种. 3􀆰4 对照品种 checkvariety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参照品种,应为通过审定且为本生态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 3􀆰5 籽粒型品种 seedGtypevariety 豆荚转为成熟颜色、豆粒收水归圆后利用干籽粒的大豆品种. 3􀆰6 鲜食型品种 vegetableGtypewariety 豆荚鼓粒饱满、豆荚和籽粒颜色均呈绿色时采青食用的大豆品种. 4 试验设置 4􀆰1 试验类别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1NY/T1299—2022 4􀆰2 试验区、试验组划分 试验区主要依据农业生态区域、品种用途与播期类型划分. 试验组主要根据品种的生育期组划分. 4􀆰3 试验点 4􀆰3􀆰1 试验点选择 选择具有生态和生产代表性,技术力量、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试验条件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地点和承 担单位作为试验点. 4􀆰3􀆰2 试验点数量 同一生态类型区试验点,国家级不少于10个,省级不少于5个.试验点数量和地点应保持相对稳定. 4􀆰3􀆰3 试验地的选择 面积应满足试验需要;前茬一致且前茬没有种过大豆,无除草剂残留、无菟丝子及严重土传病害;交通 便利、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大树木和高秆作物;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且能代表当地肥力水平. 4􀆰4 试验设计 4􀆰4􀆰1 区域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少于12m2,小区行数不少于4行.试验地四周设立保护行 不少于4行.试验重复与试验地肥力梯度或坡度垂直. 4􀆰4􀆰2 生产试验 采用随机排列,2次重复,每品种每次重复面积不少于150m2,行数不少于8行.试验地周围设立不 少于4行的保护区(行). 4􀆰5 试验品种数量 4􀆰5􀆰1 区域试验 同一组内的品种数(含对照)为6个~15个. 4􀆰5􀆰2 生产试验 同一组内的品种数(含对照)不多于6个. 4􀆰6 对照品种 每试验组设置1个~2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由品种试验组织实施单位提出,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 专业委员会确认,并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 4􀆰7 试验种子数量与质量 按试验方案要求提供足够数量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2的要求,不得对种子进行拌种、包衣等 处理. 4􀆰8 试验年限 区域试验年限不少于2年,生产试验年限不少于1年. 5 试验田间管理 5􀆰1 播种 播种期根据试验组所在生态区生产特点确定.试验密度根据试验组所在区域大豆生产上常规密度和 品种特点确定.在区域试验同一试验组内,所有参试品种的播种密度一致,生产试验密度依据当地生产实 际并参考育种家提供的密度要求确定.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须采用同一播种 方法. 5􀆰2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与当地生产习惯保持一致.及时间苗、补苗、定苗,适时中耕、除草、排灌,防治虫害但不防治 病害,不使用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在进行田间操作时,同一组别试验管理措施 应当一致,同一重复应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应防止人和动物危害. 2NY/T1299—2022 6 收获和计产 6􀆰1 粒用型大豆 当大豆植株达到完熟期后及时收获,成熟一个,收获一个.小区计产面积和行数按试验方案要求执 行,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风干,测定含水量,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3􀆰0%)时的产量.对于成熟期过晚且 影响下茬作物播种或难以霜前成熟的品种,可以在成熟前收获,但应明确记载收获时的发育状态. 6􀆰2 鲜食型大豆 在适宜采摘时期及时收获,小区计产面积和行数按试验方案要求执行,收获后及时计产. 7 特性鉴定与检测 7􀆰1 DNA指纹检测 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专业机构检测.应用DNA指纹技术鉴定参试品种个体 间、年份间的遗传一致性、品种的特异性等.种子由试验主持单位指定试点在播种前提供. 7􀆰2 转基因成分检测 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专业机构统一检测.种子样品由试验主持单位指定试点从 区域试验种子中提取并编码、送检. 7􀆰3 品质测试与品尝鉴定 粒用型品种:大豆收获后,由试验主持单位统一从不少于3个代表性的试验点抽取样本,交指定的专 业机构进行混样测试,按照NY/T3、NY/T4的方法测试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等. 鲜食型品种:在鲜荚采收期,由试验主持单位或品质鉴定试验承担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鉴定 项目包括鲜荚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等. 7􀆰4 抗病性鉴定 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专业机构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鉴定.种子由试验主持 单位指定试点按要求在播种前提供.鉴定的病害类型包括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炭疽病、大 豆孢囊线虫病等. 8

.pdf文档 NY-T 1299-2022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1299-2022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 第 1 页 NY-T 1299-2022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 第 2 页 NY-T 1299-2022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15:1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