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1 0 9 发 布 - - 2 0 2 5 0 5 0 1 - - 实 施 奶 牛 生 产 性 能 测 定 技 术 规 范 4 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 3 0 C C S B 1 4 5 0 — 2 0 2 5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s t f o r d a i r y c a t t l e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 代 替 N Y / T 1 4 5 0 — 2 0 0 7NY/T1450—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NY/T1450—2007«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与NY/T1450—2007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b) 更改了生产性能测定内容(见第4章,2007年版的4􀆰1); c) 更改了测定间隔时间(见第4章,2007年版的4􀆰2); d) 增加了乳成分测定的指标(见第4章和第6章); e) 更改了测定操作程序,更改了防腐剂的种类、牛乳样品采集的时间(见第5章,2007年版的4􀆰3); f) 增加了流量计的种类,增加了日产奶量的测定(见第6章); g) 更改了数据处理与报告(见第7章,2007年版的4􀆰5); h) 删除了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更改了附录D(见附录B,2007年版的附录D)、附录F (见附录A,2007年版的附录F)和附录G(见附录C,2007年版的附录G)的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中国奶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胜利、麻柱、张震、刘林、邹杨、闫磊、都文、陈绍祜、李静茹、任小丽、周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年首次发布为NY/T1450—200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NY/T1450—2025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基本要求,牛乳样品采集操作要求,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 测定,数据处理和报告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800—2004 生鲜牛乳中体细胞的测定方法 NY/T2659 牛乳脂肪、蛋白质、乳糖、总固体的快速测定 红外光谱法 NY/T4628 乳成分红外分析仪标准物质校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性能测定 productionperformancetest 对泌乳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测定. 注:通常用英文dairyherdimprovement的首字母DHI来表示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4 生产性能测定基本要求 4􀆰1 测定对象 产后第5d至干奶前的泌乳牛. 4􀆰2 测定内容 日产奶量及牛乳中的乳脂肪含量、乳蛋白质含量、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尿素氮含量和体细胞数等. 4􀆰3 测定间隔时间 每月测定1次,连续两次测定间隔时间为(30±5)d. 5 牛乳样品采集操作要求 5􀆰1 牛只资料准备 待测牛只应具备出生日期、父号、母号、祖父号、祖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产犊日期和胎次等资料 信息,牛只资料报表见附录A. 5􀆰2 牛乳样品采集前准备 准备流量计或取样器、采样瓶和采样记录表等.在干燥的采样瓶中加入1粒(0􀆰03g/粒)2G溴G2硝基G 1,3G丙二醇,或具有同等防腐效力且符合环保要求的其他试剂作为防腐剂. 5􀆰3 牛乳样品采集 5􀆰3􀆰1 每头牛每采样日的采样量为30mL~45mL. 5􀆰3􀆰2 宜采用3次挤奶混合采样,应在采样日将早、中、晚3个班次牛乳样品按照4∶3∶3的比例进行混 合.若采用单次采样,固定挤奶班次,在采样记录表标注采样时间和班次. 1NY/T1450—2025 5􀆰3􀆰3 每头牛的牛乳样品采集后应充分混匀,然后将牛乳样品倒入采样瓶内,将采样瓶中防腐剂与牛乳 样品混匀,使其完全溶解. 5􀆰3􀆰4 每头牛采样结束后,应将流量计或取样器中的剩余牛乳样品倒空.每班次采样结束后,应将流量 计或取样器清洗消毒. 5􀆰4 牛乳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牛乳样品应置于2℃~6℃,3d之内送达奶牛生产性能检测机构. 5􀆰5 牛乳样品及资料的接收 牛乳样品应由奶牛生产性能检测机构专人接收并签字.牛只资料报表应齐全,采样记录表内记录的 编号信息与样品箱(筐)应一致.同一样品箱(筐)样品腐坏或样品量不足所占比例不应超过10%,若超过 10%则该箱(筐)应重新安排采样. 6 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测定 6􀆰1 日产奶量测定 6􀆰1􀆰1 便携式流量计法 挤奶前正确安装流量计.每班次挤奶结束后,读取每头牛的牛乳刻度数值.将当天各班次挤奶读数 相加即为该牛只的日产奶量. 6􀆰1􀆰2 电子流量计法 测定日所有班次挤奶结束后,在与挤奶设备相连的计算机中读取牛只的日产奶量. 6􀆰1􀆰3 流量计的校准 见附录B. 6􀆰2 乳成分测定 6􀆰2􀆰1 测定方法 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的测定应符合NY/T2659的要求.尿素氮的测定参照NY/T2659. 6􀆰2􀆰2 异常数据样品处理 6􀆰2􀆰2􀆰1 当脂肪含量测定结果大于7%或小于3%时,应对样品进行重测.重测时两次测定结果之差绝 对值小于0􀆰05%,应选用第一个结果;若大于0􀆰05%,应再次测定;在几次测定结果中,如有任意两个结果 之差绝对值大于0􀆰10%,此样品应废弃,需重新采样再测定;若剩余样品量不足以进行复测,此样品应废 弃,需重新采样再测定. 6􀆰2􀆰2􀆰2 当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大于5%或小于2%时,应对样品进行重测.重测时两次测定结果之差 绝对值小于0􀆰05%,应选用第一个结果;若大于0􀆰05%,应再次测定;在几次测定结果中,如有任意两个结 果之差绝对值大于0􀆰10%,此样品应废弃,需重新采样再测定;若剩余样品量不足以进行复测,此样品应 废弃,需重新采样再测定. 6􀆰2􀆰3 乳成分测定仪校准 应符合NY/T4628的要求. 6􀆰3 体细胞数测定 6􀆰3􀆰1 测定方法 体细胞数应按照NY/T800—2004中荧光光电计数体细胞仪法测定. 6􀆰3􀆰2 异常数据样品处理 测定结果小于10×103个/mL时,应对样品进行重测.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相差小于10%,应选用 第一个结果;若测定结果的相对相差大于10%,应再次测定.在几次测定结果中,如有任意两个结果相对 相差大于15%,此样品应废弃,重新采样测定;若剩余样品量不足以进行复测,此样品应废弃,并重新采样 测定. 2NY/T1450—2025 6􀆰3􀆰3 体细胞仪的核查 见附录B. 7 数据处理与报告 数据处理及报告制作见附录C. 3NY/T1450—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牛只资料报表 牛乳样品送达奶牛生产性能检测机构时,提供牛只资料报表和采集记录表等,见表A􀆰1至表A􀆰5. 表A􀆰1 牛场初次参测牛只档案报表 牛场名:                       采样日期:  序 号耳 号场内 管理号来源国舍号胎次上次 产犊 日期本次 产犊 日期出生 日期犊牛 出生 体重 kg父号父 国别母号母 国别祖父号祖母号外祖父 号外祖母 号 表A􀆰2 牛场经产牛资料报表 牛场名:                       采样日期:   序 号耳 号来源国胎次初配 日期配妊 日期与配 公牛公牛 国别产犊 日期犊牛出生 体重 kg犊牛编号 标准耳号场内管理号备注 表A􀆰3 牛场干奶牛资料报表 牛场名:                       采样日期: 序号 耳号 胎次 干奶日期 备注 表A􀆰4 牛场离场牛资料报表 牛场名:                       采样日期: 序号 耳号 离场日期 备注 表A􀆰5 采集记录表 牛场名:                       采样日期: 序号 耳号 胎次日产奶量 kg挤奶班次 筐号 瓶号 备注 4

.pdf文档 NY-T 1450-2025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1450-2025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第 1 页 NY-T 1450-2025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第 2 页 NY-T 1450-2025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16: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