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1 0 9 发 布 - - 2 0 2 5 0 5 0 1 - - 实 施 水 稻 细 菌 性 穗 枯 病 抗 性 鉴 定 技 术 规 程 1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 0 1 C C S B 4 4 5 7 — 2 0 2 5 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o f p r a c t i c e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r i c e t o b a c t e r i a l p a n i c l e b l i g h t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NY/T4457—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雨萱、黄世文、卓富彦、梁燕、季芝娟、曾宇翔. ⅠNY/T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程序,规定了鉴定程序、接种体准备、鉴定材料种植、接种、 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鉴定后材料处理、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资源、品种和品系等材料对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248 水稻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 ricebacterialpanicleblight 是由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glumae)引起的一种水稻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和谷穗,导致 烂秧、谷粒变色和稻穗枯死. 4 鉴定程序 鉴定程序包含6个阶段,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流程 5 接种体准备 5􀆰1 接种体选择 根据试验需要选取当地的优势菌株作为接种体,菌株见附录A. 5􀆰2 接种体繁殖、制备 取-80℃冻存的颖壳伯克氏菌株,以1∶1000的比例转接N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50μg/mL的 1NY/T4457—2025 氨苄青霉素,在37℃、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16h~24h,采用灭菌的蒸馏水稀释菌液,使其在600nm 处的吸光值(OD600)为0􀆰2~0􀆰3(含0􀆰01%的吐温G20),作为接种体备用. 6 鉴定材料种植 6􀆰1 鉴定圃选择 应设置在土地平整、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细菌性穗枯病常发田. 6􀆰2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常规稻或杂交稻一级种的要求,不应带检疫性病虫. 6􀆰3 种植要求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适当调整,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水稻 细菌性穗枯病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日均气温大于25℃,相对湿度大于70%)相遇,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 性.鉴定材料的育苗和移栽按NY/T4248的规定执行. 6􀆰4 种植设计 每份鉴定材料种植4行,每行6丛,行间距为20cm,丛距为16cm,3次重复.鉴定材料按顺序或随 机排列,每50份鉴定材料设附录B中已知抗病和感病对照材料,或设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作 为对照. 6􀆰5 保护行设置 在鉴定材料四周种植不少于2行的保护行品种,丛行距与鉴定材料相同.保护行品种应选择相对抗 病的品种. 6􀆰6 田间管理 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的大田生产习惯进行.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农药 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要求.鉴定材料在全生育期内不使用杀菌剂. 7 接种 7􀆰1 接种时期 当水稻30%~40%的穗抽出时,于16:00~18:00时进行接种. 7􀆰2 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法.将OD600值为0􀆰2~0􀆰3的菌液(含0􀆰01%的吐温G20)装入容积为1000mL的塑 料喷壶,对整个稻穗均匀喷雾,直至叶片有微小菌液滴形成,隔1d喷雾1次,共喷3次.每份鉴定材料重 复3次,每个重复接种不少于20株. 7􀆰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接种前后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使田间保持2cm~3cm的水层. 8 病情调查 8􀆰1 调查时间 接种后21d. 8􀆰2 调查与记载 观测鉴定材料的发病情况,每份鉴定材料随机调查10丛,计算每丛发病最严重稻穗的病粒(变色谷 粒)比率.调查结果的记载采用附录C中的表C􀆰1. 9 抗病性评价 9􀆰1 病情级别划分 依据鉴定材料稻穗上谷粒的病粒比率,进行病情分级,病情级别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2NY/T4457—2025 表1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病情 0 稻穗没有病粒 1 稻穗上有少量病粒,每穗病粒数占总谷粒数的0􀆰1%~20􀆰0% 3 稻穗上有小部分病粒,每穗病粒数占总谷粒数的20􀆰1%~40􀆰0% 5 稻穗上有一半左右病粒,每穗病粒数占总谷粒数的40􀆰1%~60􀆰0% 7 稻穗上有大部分病粒,每穗病粒数占总谷粒数的60􀆰1%~80􀆰0% 9 稻穗上基本全部为病粒,每穗病粒数占总谷粒数的>80􀆰1% 9􀆰2 病情指数计算 根据病情症状描述,调查每穗的病粒比率,记载病情级别,计算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DI).病情指数 按公式(1)计算. DI=∑(Bi×Bd) M×Md×100 (1) 􀆺􀆺􀆺􀆺􀆺􀆺􀆺􀆺􀆺􀆺􀆺􀆺􀆺􀆺 DI———病情指数的数值; Bi———各病情级别的稻穗数的数值; Bd———各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的数值; M———调查总稻穗数的数值; Md———最高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此处为9). 9􀆰3 抗病性评价指标 根据表2的抗病性评价指标,依据鉴定材料3次重复的病情指数(DI)平均值确定其对水稻细菌性穗 枯病的抗性水平. 表2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评价指标 病情指数(DI) 抗性评价 0􀆰0≤DI≤10􀆰0 高抗(HR) 10􀆰0<DI≤20􀆰0 抗病(R) 20􀆰0<DI≤40􀆰0 中抗(MR) 40􀆰0<DI≤60􀆰0 中感(MS) 60􀆰0<DI≤75􀆰0 感病(S) 75􀆰0<DI≤100􀆰0 高感(HS) 9􀆰4 抗病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鉴定圃中感病对照品种病情指数(DI)大于60,该次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视为有效. 9􀆰5 重复鉴定 初次鉴定中表现为抗、中抗、中感的材料,翌年用相同的病原菌进行重复鉴定.当年度间或批次间鉴 定结果不一致时,通常以最高病情指数为准.经2年~3年重复鉴定,最高病情指数(DI)为20以下的材 料才能定为抗病材料. 9􀆰6 抗性评价结果 抗性评价结果记载采用表C􀆰2,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原始资料应保存完整备考察验证. 10 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10􀆰1 接种体处理 剩余接种体带回实验室灭菌处理. 10􀆰2 田间病株处理 鉴定后的田间病株应烧毁或带出稻田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3NY/T4457—2025 11 记录 应建立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全过程记录.包括病原菌的来源,接种体的制备,鉴定材料的种 植、肥水农药管理,接种的浓度、时期、方法,病情调查的时间、方法,抗性评价的方法和结果,鉴定后材料的 处理等信息.形成档案,定期归档.档案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做到可追溯. 4NY/T4457—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颖壳伯克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水稻危害症状及分离鉴定和保存方法   A􀆰1 分类地位 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glumae)属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门(Bacteria)βG杆菌纲(BetapG roteobacteria)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A􀆰2 生物学特性 A􀆰2􀆰1 形态特征 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氧,有荚膜,无芽孢,在NA、LB、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圆形隆起且光滑, 在KB培养基上产生黄色素,长1􀆰5μm~2􀆰5μm,宽0􀆰5μm~0􀆰7μm,有1根~7根极生鞭毛. A􀆰2􀆰2 生理生化特性 过氧化氢酶和卵磷脂酶呈阳性反应,氧化酶、酪氨酸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呈阴性反 应.能利用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油、甘露醇、甘露糖、山梨醇、木糖、乳糖和棉籽糖产酸.能 水解吐温G80、淀粉,还原石蕊和硝酸,不能水解熊果苷和七叶苷,不产生吲哚及硫化氢.抗生素敏感性:对 氨苄青霉素产生抗性,对卡那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敏感. 生长温度:在25℃~40℃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40℃. 生长pH:最适pH为6􀆰0~7􀆰5. A􀆰3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田间典型症状 由颖壳伯克氏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穗枯病以种子带菌为主传染.种子带菌重时,播后不发芽或发芽 后染病,水渍状黑褐色,很快死亡;种子带菌轻时,能发芽,秧苗正常生长,只是生长细弱,移栽后一直生长 正常,直到孕穗G抽

.pdf文档 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1 页 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2 页 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45: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