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1 0 9 发 布 - - 2 0 2 5 0 5 0 1 - - 实 施 小 麦 根 腐 病 抗 性 鉴 定 技 术 规 程 0 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 0 1 C C S B 4 4 6 1 — 2 0 2 5 T e c h n i q u a l c o d e o f p r a c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w h e a t t o c o m m o n r o o t r o t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NY/T4461—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太国、张昊、刘博、高利、陈万权. ⅠNY/T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的鉴定程序、接种体制备、抗性鉴定圃、病情调查、抗性评价的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对普通小麦(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特殊遗传材料、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 DH群体)、杂交小麦、其他栽培小麦种、野生小麦、小麦野生近缘种等根腐病抗性的苗期和成株田间鉴定 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根腐病 wheatcommonrootrot 由小麦平脐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aker引起的小麦根、茎、叶、穗、叶鞘和种子病害 的总称(形态及侵染症状等见附录A中A􀆰1). 4 鉴定程序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程序包括接种体制备、鉴定选择、接种方法、严重度记载及标准、苗期或成株期抗 性评价和抗性评价阶段.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5 接种体制备 5􀆰1 接种菌株的分离 采集小麦根腐病病叶,切取病健交界处组织,用70%的乙醇表面消毒30s,1%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1min,用无菌剪刀、镊子等将病组织剪成小块,置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dextroseagar,PDA)25℃黑 暗条件下培养3d~5d后,将目标病原真菌挑出,放到新鲜的PDA培养上暂时保存,同时转入马铃薯葡 萄糖液体培养基内25℃下摇床上150r/min摇培3d~5d,培养液过滤、离心,取少量孢子悬浮液用无菌 涂布棒涂到平板PDA上,1d~2d后选取单菌落菌丝转至PDA平板进行鉴定和保存.通过分离物纯化、 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测定,筛选强致病力菌株,0℃~4℃冷藏保存备用. 5􀆰2 接种体 接种所用分离物应为当地致病力强的根腐病病菌分离物,接种体制备见A􀆰2. 6 成株期抗性鉴定圃 6􀆰1 鉴定圃 鉴定圃应选择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和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鉴定圃内不施用任 何杀菌剂. 6􀆰2 对照品种 选用Sonalika、龙麦15作为感病品种,新克旱9号作为中抗品种,也可增加当地抗病性稳定的品种作 为相应对照品种. 1NY/T4461—2025 图1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程序流程 6􀆰3 种植要求 播种时间、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鉴定材料随机排列.鉴定圃采用开畦条播、等 行距配置方式.畦埂宽50cm,畦宽250cm,畦长视地形、地势而定;距畦埂125cm处顺畦种1行诱发行, 在诱发行两侧20cm横向种植鉴定材料,行长100cm,行距25cm~33cm,株距5cm,每份鉴定材料种植 2行,重复3次,每20份鉴定材料设1组中抗和感病对照品种材料.鉴定圃四周设100cm宽的保护区, 见图2.  图中:▭表示矩形框表示畦埂;表示实线表示诱发行和对照品种;┈表示表示鉴定材料. 图2 鉴定圃田间配置 2NY/T4461—2025 6􀆰4 接种 6􀆰4􀆰1 接种时期 6􀆰4􀆰1􀆰1 室内苗期根腐病接种时期 小麦叶片接种在第三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6􀆰4􀆰1􀆰2 田间成株期根腐病接种时期 小麦根腐病成株期接种可于小麦分蘖期、旗叶出现期、抽穗扬花期3个小麦生育时期进行. 6􀆰4􀆰2 接种方法 6􀆰4􀆰2􀆰1 室内苗期接种方法 6􀆰4􀆰2􀆰1􀆰1 苗期叶片接种方法 在超净台中切取保存在冰箱中的根腐病菌菌块至PDA培养皿中,如果保存的为孢子悬浮液,则吸取 孢子悬浮液至PDA培养皿中,并用无菌玻璃棒将孢子悬浮液涂布均匀,室温黑暗培养5d~7d.菌落颜 色变黑时,载玻片用火焰灭菌,冷却后刮取培养皿表面的菌丝,用无菌蒸馏水稀释,经4层纱布过滤除去菌 丝,转移至无菌烧杯中,调整孢子浓度至5×105个孢子/mL.种子催芽后播种至盆钵内,小麦幼苗第3叶 完全展开时接种,用手持小喷雾器将孢子悬浮液均匀喷至整个植株,接种时加入100μL/L的Tween20 以促进孢子分散,每株接种孢子悬浮液0􀆰5mL.接种后置于20℃、相对湿度100%的黑暗条件下保湿 12h~24h,加湿器每隔30min打开2min,促进孢子侵染.随后,植株转移至24℃/16℃(白天/黑夜)的 温室中培养,10d后调查叶片发病情况. 6􀆰4􀆰2􀆰1􀆰2 苗期根部接种方法 将200g无菌土放入7cm×9cm×7cm(底部直径×口部直径×高)盆钵中,在其表面摆布10粒~15 粒小麦种子,然后依次覆20g无菌土、1g小米粒接种体、30g无菌土,每个盆钵加水50mL,接入无病菌 小米作为对照,相同处理放置在同一个托盘上,置于14h/10h光暗交替,温度24℃/16℃(白天/黑夜)、 湿度60%/80%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0d后调查. 6􀆰4􀆰2􀆰2 成株期接种方法 6􀆰4􀆰2􀆰2􀆰1 高粱粒接种体接种法 在田间小麦出苗后45d将培养好的高粱粒接种体(接种体制备见A􀆰2)撒于小麦植株根部,每100cm 行长接种100粒高粱粒接种体.接种后灌水以保持田间高相对湿度,此后视降雨情况每隔10d浇水1 次,以利于发病. 6􀆰4􀆰2􀆰2􀆰2 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 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5×105个孢子/mL),在傍晚无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叶面喷雾接种,接种后应 覆盖塑料薄膜及时保湿,翌日于8:00—10:00去除塑料薄膜,接种后灌水以保持田间高相对湿度,此后视 降雨情况每隔10d浇水1次,以利发病. 7 病情调查 7􀆰1 调查时间 苗期调查时间为小麦接种后10d(叶片接种)或30d(根部接种)以上,成株期调查时间为感病对照充 分发病至乳熟末期,在扬花期、灌浆期、乳熟末期各调查1次. 7􀆰2 调查方法及项目 7􀆰2􀆰1 苗期调查 苗期调查时记载每个单株的发病级别,按叶片或根分别进行记载. 7􀆰2􀆰2 成株期调查 调查时观测记载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分别按根、叶 记载病情级别,并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平均严重度. 7􀆰3 发病程度记载及标准 3NY/T4461—2025 7􀆰3􀆰1 调查方法 成株期调查小麦根部或叶片病害严重度时每份材料随机抽样20株,根据病害症状描述,调查和记载 每株叶片的病情级别;乳熟期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有株叶部病害发生的病情级别;3次重复. 7􀆰3􀆰2 病情分级 7􀆰3􀆰2􀆰1 苗期病情分级 7􀆰3􀆰2􀆰1􀆰1 苗期叶片病情严重度分级 每个小麦品种(系)苗期叶片对根腐病菌的侵染反应主要根据坏死或褪绿有无和侵染斑相对大小划分 为5级,详细描述按表1小麦根腐病苗期叶部病情分级标准,图片见附录B􀆰1中图B1. 表1 小麦根腐病苗期叶部病情分级标准 严重度分级 症 状 描 述 1  无症状或深褐色至黑色小病斑,周围无褪绿或坏死 2  深褐色至黑色小病斑,周围可见少量褪绿或坏死 3  深褐色至黑色小病斑,周围完全被明显的褪绿或坏死晕圈包围,病斑一般不连成片 4  深褐色至黑色小病斑,周围完全被明显褪绿或黄褐色坏死晕圈包围,部分病斑连成片 5  无法辨别深褐色或黑色病斑中心,大部分病斑连片褪绿或黄褐色坏死 7􀆰3􀆰2􀆰1􀆰2 苗期根部病情严重度分级 每个小麦品种(系)苗期根部对根腐病菌的侵染反应主要根据褐根或黑根占总根长的比例划分为4 级,详细描述按表2小麦根腐病苗期根部病情分级标准. 表2 小麦根腐病苗期根部病情分级标准 严重度分级 症 状 描 述 0  无症状 1  0<褐根或黑根占总根长≤25% 2  25%<褐根或黑根占总根长≤50% 3  50%<褐根或黑根占总根长≤75% 4  褐根或黑根占总根长>75% 7􀆰3􀆰2􀆰2 成株期病情分级 成株期病情严重度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分为0级~4级法和0级~9级法,分别适用于不同评价 目的.见表3、表4. 表3 小麦根腐病成株期植株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4级法 严重度分级 症 状 描 述 0  叶部无病斑 1  0<旗叶病斑占旗叶叶面积≤5%,0<第2叶病斑占叶面积≤10% 2  5%<旗叶病斑占旗叶叶面积≤25%,10%<第2叶病斑占叶面积≤40% 3  25%<旗叶病斑占旗叶叶面积≤50%,40%<第2叶病斑占叶面积≤80%,叶鞘发病 4  旗叶病斑占旗叶叶面积>50%,第二叶病斑占叶面积>80%,第二叶片枯死,叶鞘发病严重   注:适用于简化小麦根

.pdf文档 NY-T 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1 页 NY-T 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2 页 NY-T 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46:0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