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10 E 11 SY 备案号:48198—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414—2014 代替SY/T64141999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Maceral ident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on polished surfaces of whole rocks 2014一10一15发布 2015一03一01实施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6414—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基本原理 仪器与材料 样品制备 全岩中显微组分的鉴定 显微组分统计方法 统计结果 8 精密度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分析报告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全岩显微组分图版和图版说明 10 SY/T 641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414一1999《全岩光片显微组分测定方法》,与SY/T6414一1999相比,主要 变化内容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修改了标准英文名称; 修改了标准范围(见第1章); 修改了引用标准(见第2章); 修改了基本原理(见第3章); 修改了仪器与材料中的内容(见4.1,4.2和4.3); 修改了取样及质量检查的内容(见5.1和5.2); 增加了全岩中显微组分的鉴定内容(见第6章); 修改和增加了测定方法的题目与目估法内容(见第7章和7.1.4,7.2); 修改了结果表达题目和表中的内容(见第8章和8.1,8.2); 修改了分析报告表的内容(见附录A); 增加了全岩显微组分图版和图版说明的内容(见附录B);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油钻采工程研究院渤 海实验中心、江苏油田研究院、中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试验中心、中石化无锡石油地质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黎萍、张学军、韩冬梅、秦勇、王飞宇、钟宁宁、李洋冰、杨晓清、胡剑 犁、谢小敏。 II SY/T6414—2014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显微镜下,用反射白光和反射荧光鉴定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及统计百分含量的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泥页岩、碳酸盐岩、煤光片显微组分的鉴定及统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73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3基本原理 将有代表性的岩样所制成的光片置于反光显微镜下,交替使用白光和荧光,根据反射光颜色、强 度、结构形态、突起、内反射、产状等反射光特征和荧光下的颜色、形态及强度鉴定显微组分。用点 计法或目估法统计各种显微组分和矿物的百分含量 4仪器与材料 4.1 显微镜:应备有双目偏光、反射白光、反射荧光装置,其中包括: a)/ 反射白光部分:宜采用功率50W~100W卤素石英灯。可选用片状或棱镜偏光器。物镜放大 倍数宜选择在×20~×60之间。两个观察目镜之一应装有十字丝。 b) 反射荧光部分:备有荧光照明器分界值为400nm~450nm双向色束分离器的垂直照明器,应使用 荧光物镜,可以根据激发滤光片的波长选用由410nm~530nm的任何一种阻挡滤片组合。 光源和滤光片:激发光源为50W~200W超高压汞灯。激发滤光片中心波长为405nm~ 435nm的激发滤光片。有与显微镜匹配的白光和荧光灯切换室。 4.2载物台移动尺:在横向(r)和纵向(y)上移动范围不小于35mm,并且都能以等步长移动。 4.3计数器或统计软件等:有16个以上的计数键,宜为微机控制带步进微电机,在完成一个测点计 数后能自动驱动载物台移动尺以等步长移动,另可用统计软件等进行统计。 4.4试样安置材料:载片、胶泥、压平器。 4.5浸液:采用适合物镜要求的浸油。进行荧光观察时,选用无荧光浸油。 4.6无荧光黏结剂。 5样品制备 5.1 岩石样品粉碎至粒径0.5mm~1.0mm,用缩分法取10g~20g备用。选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或 1 SY/T6414—2014 其他无荧光的黏结剂。取约5g样品和环氧树脂按1:1的比例置入直径20mm~40mm的圆形模具 内,搅拌均匀,稍固化后在其上加环氧树脂至12mm左右的高度,放人标签,静置固化24h后取出 光片。也可沿岩石垂直层理方向直接制成光片,面积不小于400mm²。 5.2样品的磨、抛光质量应符合GB/T16773的规定。 6全岩中显微组分的鉴定 6.1分类命名 以煤的显微组分分类和中国陆相(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分类方法为基础,确定全岩中显微组分的 分类命名。 表13 全岩显微组分分类表 显微组 亚组 显微组分 腐泥组 结构藻类体、层状藻类体、沥青质体 孢粉体、角质体、木栓质体、树脂体、荧光质体、 壳质组 叶绿素体、壳屑体 镜质组 富氢镜质体、正常镜质体、再循环镜质体 惰质组 丝质体、粗粒体、菌类体、惰屑体 富氢次生组 烃类体、荧光沥青体 次生有机组 贫氢次生组 微粒体、各向异性体、无荧光沥青体 动物有机碎屑组 动物碎屑体、动物软体 矿物沥青基质 6.2显微组分特征描述 主要描述烃源岩中的显微组分特征,荧光激发光源波长选用410nm~530nm,反射白光均指油浸 反射光。本标准图版的荧光分别是蓝紫光和蓝光激发,蓝紫光光源波长选用395nm440nm,蓝光光 源波长选用420nm~470nm。 6.2.1腐泥组 主要是藻类及其他低等水生生物经腐泥化作用所形成的显微组分组。根据结构、形态特征分为结 构藻类体、层状藻类体、沥青质体。在未成熟一成熟阶段,腐泥组分具有弱一中强荧光,黄绿色、黄 色、褐黄色、棕黄色、棕红色;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消失,部分藻类体可见残余结构形态及 原始产状,随着热演化程度增加,部分降解为微粒体。 6.2.1.1结构藻类体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群体藻,在纵切面上呈透镜状、扇形、纺锤形,在水平面上呈近圆形,群体 的外形清晰,边缘大多不平整,呈齿状;一种是厚壁单细胞藻,表面蜂窝或海绵状,具明显的形态及 内部结构。在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具有强荧光,绿色、黄色、褐黄色(参见图版B.1),反射白光下 具褐色或红色内反射;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消失,反射白光下呈灰色,多数仅见残余结构, 部分转化为微粒体。 SY/T6414—2014 6.2.1.2层状藻类体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常密集的线形藻类薄层,每层厚度在1um左右,长度可达10μm~ 100um,具内反射;一种是分散状态保存、形态完整的薄片状藻类体,呈长条状,有些似小孢子体, 呈扁平的浑圆体,无内反射。在未成熟阶段一成熟阶段,具有弱一中强荧光,浅绿色、绿黄色、黄 色、橙色、红褐色[参见图版B.2a),b),c),d),e),f),g)];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消 失,反射白光下呈灰色,反射面模糊不清晰,部分具有层状藻原始产状,部分转化为微粒体。 6.2.1.3沥青质体 经过强烈的生物、化学降解的产物,无固定形态,常呈细小的纹层状或基质状产出。在未成熟 成熟阶段,具有弱一中强荧光,黄色、褐黄色、黄褐色、暗褐色[参见图版B.2h)和图版B.6a)], 反射白光下具内反射;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消失,反射白光下呈灰色、灰黑色,常构成密集 的块体或分散在矿物晶间缝隙中,部分转化为微粒体。是构成干酪根中腐泥无定形的主要来源。 6.2.2壳质组 主要由高等植物繁殖器官、保护组织、分泌物等形成的显微组分组,多数壳质组在不同成熟阶段 能够保存较好的结构与形态。在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壳质组具有弱一中强荧光,绿黄色、黄色、黄褐 色、灰绿色、褐色、棕红色,反射白光下具内反射;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消失,反射白光下 呈灰色至灰白色。 6.2.2.1孢粉体 主要由植物繁殖器官形成的壳质组分,保持孢子和花粉的形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孢子,直 径一般0.1mm~3mm,呈被压扁的扁平体,纵切面呈封闭的长环状,折曲处呈钝圆形,一般外缘光 滑,表面有瘤状、棒状、刺状等各种修饰;一种是小孢子或花粉,一般小于0.1mm,呈扁球状、细 短的线条状或端虫状等,有时分散沿层理单独分布,或聚集在一起形成小孢子堆,小孢子往往有三射 线裂缝痕;常见到孢子的某一切面。在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具有青灰色、淡绿色、黄褐色、褐黄色荧 光[参见图版B.3a),b),c),d),e,f)],正荧光变化;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消失,反 射白光下呈灰色至灰白色。 6.2.2.2角质体 主要由植物的叶片、种子、叶柄、嫩枝和细茎的外部保护层(角质层)形成的壳质组分。有厚壁 和薄壁两种,呈厚度不等的细长条带状平行层理分布,外缘平滑,内缘锯齿状,在水平切面上,偶见 留有表皮组织印痕。在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具有绿黄色、黄色、黄褐色、褐色荧光L参见图版B.3 h)~j)和图版B.4a)~d)],正荧光变化;在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荧光至消失,反射白光下呈灰 黑色至灰白色。 6.2.2.3木栓质体 由植物茎(或根)的周皮组织中木栓层转变形成的壳质组分。细胞中空或充填无荧光的棘质物 质,常显示叠砖状或叠瓦状构造。在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具有弱荧光,灰绿色、青灰色、绿黄色、褐 黄色[参见图版B.4e)],较强的正荧光变化,反射白光下具红黄色内反射;在高成

.pdf文档 SY-T 6414-2014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414-2014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第 1 页 SY-T 6414-2014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第 2 页 SY-T 6414-2014 全岩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及统计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9 00:41: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