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010;03.220.40 E 08; R20 SY 备案号:48209—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577.2—2014 代替SY/T6577.2—2003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Transportation of line pipe- Part 2: Transportation on barges and vessels 2015—03—01实施 2014一10一15发布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6577.2—2014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1 2 符号和缩略语 总要求 3. 1 船舶条件 3.2 舱位 3.3装卸设备 3.4堆放安排 3.5支撑条和隔条 3.6 边缘保护 3.7 检验 运输疲劳 参考文献 SY/T6577.2—2014 SY/T6577《管线钢管运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铁路运输; 第2部分: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第3部分:卡车运输。 本部分为SY/T6577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代替SY/T6577.2-2003《管线钢管运输第2部分: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与SY/T 6577.2一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载荷应力”和资料性附录A“静载荷应力计算公式及图解法”章节; 增加了“符号和缩略语”和“运输疲劳”章节。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APIRP5LW:2009《管线钢管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推荐作法》(英 文版)。本部分对APIRP5LW:2009的主要编辑性修改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删除了与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无关的API前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石油管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隆盛 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霞、杨忠文、王慧、黄勇、李根全、杨红兵、侯永高。 SY/T6577.2—2014 引 言 本部分根据管线钢管运输的经验编制,旨在确保在正常运输条件下,钢管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受 损伤。 管线钢管运输过程中的典型损伤包括: 管端损伤:主要是由于在装运过程中,纵向载荷引发纵向位移时,钢管管端被舱壁或相邻钢 a) 管撞击引起的损伤。 磨损或碰伤:主要是由于钢管与相邻钢管的焊缝等突起物发生摩擦和碰撞造成的,钢管损 伤处在运输期间会引发疲劳裂纹。 纵向疲劳裂纹:主要发生在承受垂直循环应力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明显局部磨损和凹痕的钢 ) 管也会产生纵向疲劳裂纹,它是由上层钢管或其他货物质量的静载荷和运输设备垂直运动所 产生的循环载荷综合作用造成的结果。 由于静态装载应力公式(公式是数十年前通过数值计算法获取的)存在不准确,本部分包含了对 此的修订。这些不准确是在使用有限元分析法检查公式时发现的。API正致力于在将来的版本中更新 和修订这些公式的工作。尽管这些公式存在不准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认的按照之前版本标准 要求装载,而发生钢管运输疲劳失效的报告。 SY/T6577.2—2014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1范围 SY/T6577的本部分适用于符合GB/T9711,APISpec5L或ISO3183管线钢管的内陆航道及 海上航道船舶运输,除非本部分特别指出某些条款仅适用于内陆航道运输。内陆航道是指河流、海 峡、内河航道和海湾等具有各等级防护能力的水路,它的航道可能是淡水或咸水,运载工具为驳船。 海洋航道是指开阔的海洋,只有有限或没有对风、水流、波浪的防护设施,运载工具为海轮。本部分 适用于外径(OD)不小于60.3mm的管线钢管。 本部分包括涂层钢管与非涂层钢管,但不包括避免钢管涂层损伤的装载方法。本部分不适用于铺 设钢管的船只和供给船。本部分是对国家相关部门现有运输规则的补充。 本部分是为便于购方和制造商装载和运输钢管而制定的,经过双方协商也可使用其他的装载和运 输补充规定。 2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规定外径; GMAW—一熔化极气体保护弧焊; OD——外径; SAW- 埋弧焊接; 规定壁厚。 3总要求 3.1船舶条件 船舱不宜有可能引起物理损伤、污染,或者与钢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其他物体和材料。 为了从货舱排出积水,船底的水泵应保持工作状态。 3.2舱位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钢管可以横放或纵放,管端与船体(或与其他货物)之间必须留有305mm (1ft)的空间,以方便卸货。如果没有其他措施,舱口的尺寸应足够大,以便钢管水平通过。 3.3装卸设备 当使用吊钩吊装钢管时,吊钩的设计应防止钢管端部损伤,且应在接触区域(斜坡处)衬垫缓冲 材料(缓冲材料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如橡胶;或是金属材料,如铝,但不包括黄铜或铜)。吊钩也应 有充足的宽度和深度,并适应钢管内壁曲率。除钢管管端由管端保护器保护外,宜在钢管吊钩上衬垫 橡胶制品,以保护钢管管端。提升过程应避免因冲击载荷过大,而造成管体和管端局部凹坑或失圆。 1 SY/T 6577.2—2014 当使用起重机装卸钢管时,为防止钢管表面和其他损伤,应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3.4堆放安排 3.4.1堆放 堆放钢管时,宜考虑底层钢管在发生变形之前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长度较小的钢管宜放在管垛 的顶层。 在海洋运输中,钢管在船舶中的堆放应采用斜线堆放法。 斜线堆放时,层间不使用隔条(如压缝式、塔形式)。但每隔一层,在船体的两边放置木块(如 图1所示)。如果顶层没有放满,应用隔条来固定附加木块。附加木块用于固定顶层钢管。 船体 边缘支承条 木块 支承条 图1斜线堆放 对于内陆航道运输,钢管可以斜线堆放,也可在连续的管层之间使用隔条。 在装载时,钢管不应与船体的底部及边缘接触,但每一根钢管都应和相邻的钢管、木块完全接 触,同时,还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钢管的水平移动。 具有填充金属焊缝的SAW(埋弧焊)和GMAW(熔化极气体保护弧焊)钢管在堆垛时,焊缝 不应和木块及相邻的钢管接触。在堆装直缝(SAW和GMAW)钢管时,如使用水平隔条(仅适用 于内陆航道运输),焊缝应与竖直方向成45°土5°的夹角。如采用压缝式装载,具有填充金属焊缝的直 缝(SAW和GMAW)钢管的焊缝应与竖直方向成O°夹角。 3.4.2装运甲板 钢管应水平放置,为了减少与金属突起的接触及对甲板的倾斜进行补偿,甲板最好是木制的。此 外,还应有足够的支柱便于钢管倚靠,如果支柱是金属材料,则应在支柱和钢管之间衬垫木制或橡胶 隔块。装载绳索或链条应用保护介质(如橡胶隔条)与钢管隔开。运输期间,宜每天检查装载绳索和 链条的拉力。 3.5支撑条和隔条 木制支撑条和隔条的最小截面尺寸应为25.4mm×50.8mm(1in×2in)。禁止使用金属支撑条。 使用支撑条是为了底层钢管不接触舱底。除第4章协议外,支撑条间距宜尽可能小,一般不大于 2 SY/T6577.2—2014 1219mm(4ft),且每垛钢管所使用的支撑条至少为4根。对于内陆航道运输,如钢管采用非压缝式 装载,可采用水平隔条。水平隔条宜直接放在底部支撑条的上方。 必要时,应采用附加木块来减少钢管的水平移动。 3.6边缘保护 为了防止应力集中,应使用木制边缘支撑条和木块,同时避免钢管与船体或突起物的接触。 3.7检验 3.7.1总则 根据合理的预先通知,购方检查人员有权对装卸设施和现场进行检查。 3.7.2装货 被损伤的钢管不应装船。如果在船上发现受损伤钢管,承运人不仅宜在货单上注明,而且还宜在 被损伤的钢管上标明为运输前损伤。 3.7.3卸货 如钢管在运载或卸载过程中损伤,宜立即告知承运人和/或制造商,并做适当标记,放置一边等 待进一步检查。 4运输疲劳 已有B~X70钢级,直径与厚度比率(D/t)低至12.5的管线钢管发生运输疲劳的报告(见参考 文献[4)。通常在如下3个位置发现裂纹:沿螺旋埋弧焊缝边缘处,存在压坑、金属与金属接触或 磨损的母材处,以及钢管管端。 影响运输疲劳的变量包括静应力幅值、循环应力次数与幅值、接触面的尺寸、支撑面的属性、表 面损伤程度和周围环境。即使在适当控制应力的情况下,钢管与硬质表面如钉头、螺栓、碎石、钢 柱、金属绳等的接触,也可能会导致运输疲劳。腐蚀性空气如潮湿海岸或工业区空气也能加剧疲劳 损伤。 运输疲劳通常会引发起源于接触面的多条裂纹。运输疲劳的典型特征是在内表面和外表面都出现 裂纹。 为了降低D/t≥50的钢管出现疲劳损伤的几率,在运输期间钢管所受的静应力和动应力是应考 虑的因素。钢管所受的动应力取决于波浪的高度、船舶的航行速度、船舶的长度、船舶对水面的敏感 程度,以及钢管沿船舶轴线的布置。 钢管应根据装载程序装载,以最大程度减少运输疲劳的发生。装载程序可根据以下条款确定: a) 分析静应力和动应力、应力循环次数及其他影响疲劳的变量。 用文件记录装载活动的作法可以有效防止运输疲劳;文件应包括相同外径或类似钢级和壁 厚钢管的运输记录。 购方和供应商协议的其他作法。

.pdf文档 SY-T 6577.2-2014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 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577.2-2014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 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第 1 页 SY-T 6577.2-2014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 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第 2 页 SY-T 6577.2-2014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 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9 00:49: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