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180.10 SY E 11 备案号:4326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957—2013 海洋重力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rine gravity survey 201404-01实施 2013-11-28发布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6957—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设计 4 仪器准备 资料采集 5 资料整理 6 资料提交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基点比对记录表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值班班报记录表式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重力异常的计算 附录D(规范性附录) 主测线、联络测线交叉点重力差值计算 11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综合调差 12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野外工作总结的编写提纲 3 SY/T 6957—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本标准起草人:杨战军、叶宇星、程柯。 SY/T6957—2013 海洋重力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重力勘探的技术设计、资料采集与数据整理、野外工作总结编写和资料提交的 基本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船载仪器海洋重力勘探采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819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SY/T5939 重力仪使用与维护 SY/T6055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地球化学勘探图件编制规范 SY/T10019 海上卫星差分定位测量技术规程 3技术设计 3.1技术设计准备 技术设计前应做如下准备工作: 收集工区及邻区已有的岩石物性、地质、钻井、物化探等资料; b) 收集工区的气象、海图和航海资料; c) 了解工区码头、岛屿、暗礁和渔业分布等情况; 收集重力基点资料等。 3. 2 测线布设原则 测线布设原则如下: 根据地质任务合理确定勘探比例尺和测网密度,常用比例尺的测网密度见表1; a) b) 主测线应垂直于探测对象走向,并尽量与已有地震测线重合或平行; c) 联络测线宜垂直于主测线。 3. 3 异常精度确定 异常精度的确定见表1。 3.4技术设计的内容与结构 技术设计的内容与结构应按照SY/T5819的规定执行。 1 SY/T6957—2013 3.5技术设计图的编制 技术设计图的编制应符合SY/T6055的规定。 表1常用勘探比例尺的测线距及测线偏离与异常精度表 主测线间距 联络线间距 测线偏离度 异常精度 比例尺 km km (测线偏离/测线间距) 10*5m.s-2 1 : 1000000 ≤20 50~100 ≤2.5 1 : 500000 ≤10 25~50 ≤2. 0 ≤20% 1 : 200000 5 10~25 ≤1.5 1 : 100000 2 <10 ≤1.0 4仪器准备 4.1 仪器的安装、拆卸与检查调节 仪器的安装、拆卸与检查调节执行SY/T5939的规定。 4.2静态试验 4.2.1静态试验应在动迁前,在温度变化较小的室内进行。 4.2.2仪器加电稳定48h后才能开始试验,采样率与野外采集一致,试验时间要求见表2。 4.2.3试验数据经固体潮改正后,计算仪器掉格并绘制掉格曲线。掉格曲线应基本呈线性,静态掉 格限差见表2。 表2静态试验时间长度及静态掉格限差表 工作单元时间 试验时间 静态掉格限差 d d 10'm·s*2 1~3 2 1, 5 4~10 4 2. 4 11~30 5 3. 0 5资料采集 5.1 基点布设与联测 基点布设与联测应遵从如下要求: 重力基点建立在固定码头上,并设立明显的标志,做好点位描述: a) 重力基点采用陆地重力仪与国家级重力基点进行联测,基点联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执行SY/T 5819的规定。 5. 2 基点比对 基点比对应符合如下要求: 2 SY/T69572013 a)每一航次出测前和收测后均应进行基点比对; b)基点比对时,测量船应尽量靠近基点,距离不宜大于200m; c)重力仪稳定后开始记录,连续记录时间不少于30min; d)在记录期间,量取重力基点和重力仪位置处甲板左、右到水面的高度,读至0.1m; e)量取重力仪至重力基点的距离和方位,距离读至1m,角度读至1°,并绘制略图; f)将各项测量结果和时间记录在基点比对记录表中,基点比对记录表表式参见表A.1。 5.3航行要求 重力观测期间的航行应符合如下要求: 测量船应提前10min航程上线,测线结束10min航程后再下线; a) 测量期间应保持匀速直线航行,测量船偏离测线后,应及时缓慢修正; b) 船只转向、变速或避让船只前应及时通知测量值班人员,并在值班班报中记录,恢复正常航 行后也应记录,值班班报记录表式参见表B.1。 5.4测线观测 5.4.1 仪器操作与观测 仪器操作与观测要求如下: a)仪器操作执行SY/T5939的规定; b) 记录时间标准宜采用北京时间; 采样率一般取1s,滤波窗口以3min~6min为宜; c) (P 遇到恶劣海况,平台纵、横摇摆角超过20°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工作; e) 当一条测线分段采集时,应重复10min以上航段; f) 需要补测时,补测测线段应与合格测线段重复10min以上航段; g) 测量中应详细填写值班班报,尤其在上线、下线和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注明时间和情况。 5.4.2 合格记录认定 合格记录认定标准如下: a)重力基点闭合差不超过3×10-5m·s-2; b) 单条测线段连续缺失记录不超过测线段长度的10%,累计缺失记录不超过测线长度的20%; c)连续偏移度超限的记录长度不超过测线长度的10%。 注:由于避让渔船、渔网或其他障碍物,而大能角修正航向造成畸变的异常记录不参加统计。 5.5导航定位 导航定位执行SY/T10019的规定。 5.6水深测量 在重力观测的同时,应同步进行水深测量。 5.7潮汐观测 在浅海或近海区域进行海洋重力勘探时,应进行潮汐观测。 3 SY/T6957—2013 6 资料整理 6.1 重力异常计算 按附录C进行重力观测值的各项改正,计算重力异常值。 6.2采集质量评价 采集质量评价方法如下: 异常精度以主测线、联络测线交叉点的异常差值均方根误差衡量,交叉点异常差值计算方法 a) 见附录D,精度应符合表1; b) 交叉点异常差值在三倍设计异常精度以内的交叉点数不应低于交叉点总数的97%,超出三 倍设计异常精度的数据不参加异常精度计算; c) 异常精度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e-一异常精度,单位为毫伽(10-5m·s-²); 8-一第i个主测线、联络测线交叉点异常差值,单位为毫伽(10-5m·s*2); 交叉点个数。 6.3综合调差 综合调差根据主测线、联络测线交叉点的异常差值进行,调差方法见附录E。大于三倍设计异常 精度的交叉点异常差值不参加综合调差。 7资料提交 7.1 成果数据 成果数据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a) 成果数据的内容包括测点观测时间、经纬度、直角坐标、绝对重力值、自由空气异常值和布 格异常值; b) 表头内容包括测区、测量船、观测日期、测线号、仪器型号及格值、所用重力基点及其绝 对重力值、测线综合调差值等; c) 测点经纬度取到0.01",直角坐标和水深取到0.1m,重力值取到0.01×10-5m·s-2 7. 2 成果图件 图件的编制应符合SY/T6055的规定,成果图件包括如下图件: a)工作航线图; 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 布格重力异常图。 4

.pdf文档 SY-T 6957-2013 海洋重力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957-2013 海洋重力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第 1 页 SY-T 6957-2013 海洋重力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第 2 页 SY-T 6957-2013 海洋重力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9 01:24: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