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LY B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0352012 杏李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production of Prunus domesticaXarmeniaca 2012-02-23发布 2012-07-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 行业标 准 杏李生产技术规程 LY/T2035—2012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字数17千字 2012年5月第一版 2012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3529 如有印装差错 替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LY/T2035—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芳东、孙志强、杜红岩、张云岭、傅建敏、朱景乐、杨绍彬。 LY/T2035-—2012 李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杏李生产的产地环境、适生条件、苗木繁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 治、果实采收、分级、包装与标志、贮藏与运输的技术操作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杏李标准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一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6620一1996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18406.2一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GB19175-2010桃苗木 LY/T1750—2008巴旦木(扁桃)生产技术规程 NY/T696—2003鲜杏 NY5114—2002 2无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6620一19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杏李PrunusdomesticaXarmeniaca 杏和李经过杂交育成的种间杂交类型。 3. 2 容许度tolerances 杏李在采后分级中可能存在疏忽,以及在处理和贮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品质变化,规定一个低于本 等级质量的允许限度。 3.3 可采成熟度 harvestmaturity 果实完成了生长和化学物质的积累过程,果实体积不再增大且已经达到最佳贮运阶段但未达到最 佳食用阶段,该阶段呈现本品种特有的色、香、味等主要特征,果肉开始由硬变脆。 3. 4 可食成熟度 featablematurity 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固有的色泽、风味和芳香,营养价值较高并达到适合食用的阶段,此时采收的果 实可当地销售和短途运输。 1 LY/T2035—2012 4产地环境要求及适生条件 4.1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灌溉水质量要求按GB/T18407.2--2001执行。 4.2适生条件 适宜气温:年平均气温11℃~18℃,年最低气温≥一20℃,花期平均气温9℃~13℃。适宜土壤 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150cm以下,pH5.5~6.5。 5苗木繁育 5.1苗圃建立 5.1.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宜在主产区或集中栽培区,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壤深厚肥沃、水 源便利、排水良好的地块。 5.1.2苗圃地整理 深翻土地,每公撒施有机肥50000kg~60000kg,然后将土地整平耙碎做睦,哇面宽80cm,长 度视地块情况而定,最长不超过50m。年降雨量在900mm以上的地方宜作成高睦,睦面高15cm~ 20 cm。 5.2砧木苗培育 按LY/T1750--2008中6.2的规定执行。 5.3嫁接苗的培育 5.3.1接穗的采集和贮藏 按LY/T1750—2008中6.3.1~6.3.2的规定执行。 5.3.2嫁接时期和方法 春季应在萌芽前采用“嵌芽法”嫁接,嫁接高度离地面不超过15cm;夏季嫁接宜在5月下旬至6月 中旬进行,秋季嫁接宜在9月上中旬进行,嫁接方法为“T字形芽接”或“带木质嵌芽接”,嫁接高度离地 面不超过15cm。 5.3.3嫁接后管理 春、夏季嫁接成活后,即在接芽以上2cm~3cm处剪砧,及时抹去砧木上萌芽及嫁接苗侧枝,保护 好叶片,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加强肥水管理;秋季嫁接后不宜立即剪掉砧木,待翌春发芽前从芽片上方 1cm2cm处剪掉砧木。 5.4苗木出圃 苗木在土壤封冻前或翌年土壤解冻后出圃。起苗前应浇透水,保证根系完好。 2 LY/T2035—2012 5.5苗木分级 苗木分级要求及检测方法按GB6000—1999中5.1~5.5的规定执行,苗木质量分级标准按 GB19175—2010中4.1~4.2的规定执行。 5.6苗木包装和运输 将修整好的苗木根部髓浆,按50株或按用户要求的数量进行打捆,用湿草袋或湿麻袋包裹,每捆加 挂标签,注明品种、产地、数量和等级。苗木运输时注意防风保湿和防止根部冻害。 5.7假植 起苗后若不能及时运输、建园栽植,应立即在避风、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段挖深50cm左右的假植 沟,将苗木根向下分层放人假植沟,层间培沙或湿土,使沙土与根系充分接触,然后少量浇水,以不造成 沟内积水为度。 6建园 6.1园地选择与规划 按NY5114—2002中3.1.1和3.1.2的规定执行。 6.2品种选择 杏李各品种特性及适宜授粉品种参见附录A。栽培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为8:2或9:1,配 置方法为整行或星状。 6.3栽植 按NY5114—2002中3.2.2的规定执行。 7栽培管理 7.1土、肥、水管理 按NY5114一2002中3.3的规定执行。 7.2整形修剪 7.2.1修剪时间 杏李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在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夏季修剪在生长季节进行。 7.2.2树形 7.2.2.1疏散分层形 干高40cm~60cm,树高3.5m左右,有明显的中央领导干,在中央领导干上分层着生6~8个主 枝。第一层3~4个主枝,第二层2~3个主枝,第三层12个主枝。层间距100cm~120cm,层内距 20cm~30cm。各主枝上着生侧枝,侧枝前后距离40cm~60cm,在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和结果短枝。 3 LY/T2035—2012 7.2.2.2自然开心形 主干高50cm,主干上着生3~4个均匀错开的主枝,主枝基角45~50°,每个主枝上着生若干个侧 枝,侧枝沿主枝左右排开,前后距离50cm左右,其上配置结果枝组和结果枝。 7.2.2.3细长纺锤形 干高50cm~80cm,8~10个主枝,枝间距15cm~20cm,主枝轮生于干上,角度开张大,近水平, 主枝上直接着生各类结果枝。 7.2.3整形修枝技术 按LY/T1750—2008中8.4.3的规定执行。 7.3花果管理 7.3.1 花期放蜂 花期在果园放蜂,每公顷2箱~3箱,放蜂期间禁止喷酒对蜜蜂有害的农药。 7.3.2喷施微量元素 在盛花期喷0.1%硼酸溶液,喷洒时间在9:00~10:00或17:00以后。 7.3.3疏果 疏果在生理落果后进行,结果枝上间隔15cm留一单果。疏果要遵循疏小留大,疏病虫果留正常 果,疏朝天果留下垂果的原则。 7.4病虫害防治 7.4.1防治原则 加强预测预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核心, 合理进行化学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用化学农药,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使用应符 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7.4.2杏李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杏李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参照附录B,其他防治方法按NY5114一2002中3.6.1~3.6.4的 规定执行。 8果实采收 8.1采收期 贮运果品达到可采成熟度时采收,鲜食果品达到食用成熟度时采收。 8.2采收方法 在晴天低温时期进行,采摘者应戴手套,用手指轻拿果实稍作旋转即可,做到轻摘轻放,避免碰伤果 面。果实采下后进行分级包装,并立即送往阴凉通风的场所或冷藏车。 4

.pdf文档 LY-T 2035-2012 杏李生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LY-T 2035-2012 杏李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页 LY-T 2035-2012 杏李生产技术规程 第 2 页 LY-T 2035-2012 杏李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12 22:15: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