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300
CCSA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854—2025
代替GB/T21854—2008
化学品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Chemicals—Fishearly-lifestagetoxicitytest
2025-08-29发布 2025-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受试物信息 2 ………………………………………………………………………………………………
5 试验原理 2 …………………………………………………………………………………………………
6 仪器设备 2 …………………………………………………………………………………………………
7 试验准备 3 …………………………………………………………………………………………………
8 试验程序 3 …………………………………………………………………………………………………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 ……………………………………………………………………………………
10 数据与报告 6 ………………………………………………………………………………………………
附录A(资料性) 推荐鱼种的试验条件、周期和存活率 8 …………………………………………………
附录B(资料性) 推荐试验鱼种的喂养、繁殖操作要求 9 …………………………………………………
附录C(资料性) 合格稀释水的化学特性 10 ………………………………………………………………
附录D(资料性) 基于不同终点的NOEC测定的统计 11 ………………………………………………
附录E(资料性) 回归估计的统计 14 ………………………………………………………………………
参考文献 16 ……………………………………………………………………………………………………
ⅠGB/T21854—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1854—2008《化学品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与GB/T21854—2008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鱼叉长”“鱼标准长”“鱼全长”“效应浓度”“不明复杂物质”术语和定义(见3.1~3.4、
3.7);
———更改了受试物信息内容(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3章);
———更改了试验原理(见第5章,2008年版的4.1);
———更改了仪器设备(见第6章,2008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试验准备和试验程序(见第7章和第8章,2008年版的第6章和第7章);
———更改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见第9章,2008年版的第8章);
———更改了数据与报告(见第10章,2008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辽宁省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检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
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建、刘洪英、滕晓明、白杨、王蕾、马燕、杨力、杨琨、董梦琦、李文超、杨力、
李非凡、陈晓倩、刘济宁、胡双庆、陈桂兰、杨希晨、张洪昌、胡俊杰、卢玲。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21854—200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GB/T21854—2025
化学品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物信息、仪器设备、试验系统、试验程序、质
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测试化学品对早期生活阶段的鱼类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以评价对鱼类的慢性毒性和
亚慢性毒性效应。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鱼叉长 fishforklength;FFL
用于难以分辨脊椎柱末端的鱼类体长测量的,从吻尖到中尾鳍线末端的直线距离。
3.2
鱼标准长 fishstandardlength;FSL
从吻尖到尾鳍基部最后一节椎骨的末端或到尾鳍基部,不包括尾鳍长度的直线距离。
3.3
鱼全长 fishtotallength;FTL
从吻尖到尾鳍较长叶末端的直线距离。
3.4
效应浓度 effectconcentration;ECx
在给定测试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导致x%受试生物出现某观察效应的受试物浓度。
[来源:HJ1257—2022,2.1.33]
3.5
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 lowest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LOEC
在给定测试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意义上对受试生物产生显著效应(p小于0.05)的最低
受试物浓度。
[来源:HJ1257—2022,2.1.38]
3.6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no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NOEC
在给定测试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意义上对受试生物未产生显著效应(p大于或等于
0.05)的最高受试物浓度。
[来源:HJ1257—2022,2.1.39]
1GB/T21854—2025
3.7
不明复杂物质 substanceofunknownorvariablecomposition,complexreactionproductsorbiolog-
icalmaterials;UVCB
组分未知或可变的物质、复杂反应产物或生物材料。
[来源:HJ1257—2022,2.1.3]
4 受试物信息
受试物所需信息应包括:
a) 结构式;
b) 纯度;
c) 水中溶解度;
d) 蒸气压;
e) 水中解离常数(pKa);
f)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Pow);
g) 在水中、光中、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
h) 相同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i)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结果;
j) 在试验溶液中受试物的可靠定量分析方法及其精确度、检测限;
k) 受试物为混合物的,其成分信息、含量和物质特性。
5 试验原理
将处于早期生活阶段的鱼(或受精卵)暴露于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系列试验溶液中,采用流水条件
进行试验,若流水条件不可行,则采用可维持浓度稳定的半静态条件,该系列浓度需包含测试周期内可
能引起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的浓度。开始试验时,将受精卵放入试验容器中,至对照组中的鱼达到幼鱼阶
段时结束试验。通过观测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以及与对照组的比较来确定受试物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
度(LOEC)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或者通过计算得到效应浓度(ECx,如EC10、EC20)。
6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包括:
a) 溶解氧测定仪;
b) 水硬度计;
c) pH计;
d) 分析天平;
e) 总有机碳分析仪;
f) 温度控制仪;
g) 水质测定仪器;
h) 受试物分析仪器;
i) 样品前处理仪器设备;
j) 全玻璃、不锈钢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的试验容器;
k) 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
2GB/T21854—2025
GB-T 21854-2025 化学品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29: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