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CCS E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579.12024 代替 SY/T 5579.1—2008 油藏描述方法 第1部分:总则 Reservoir description method Part 1 : General provisions 2024—12—25 发布 2025-06-25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579.12024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及任务 4.1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4.2各阶段油藏描述的任务 5 ,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及质量控制 5.1 基础资料 5.2 质量控制 6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6.1 区域地质特征描述 6.2 地层划分与对比 6.3 构造描述 6.4 储层描述 6.5 流体描述 6.6 油藏特征 6.7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7 油藏描述各阶段精度要求 7.1 油藏评价阶段 7.2 开发初期阶段 7.3 开发中后期阶段 8 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 附录A(规范性) 构造因素控制为主的油藏原始油气、油水界面的确定 A.1i 资料录取及描述 A.2 油气、油水界面 附录B(规范性)油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确定方法 B.1确定油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录取资料要求 B.2单井原始地层压力的确定 10 SY/T 5579.1—2024 B.3 油气藏压力系统的确定 B.4 油气藏原始地层压力的确定 12 B.5油气藏压力系数的确定 :12 附录C(资料性)测算天然水驱油藏天然能量有关公式 13 C.1 稳定流法计算油藏天然水侵量公式 : 13 C.2 非稳定流法计算油藏天然水侵量公式 13 附录D(资料性)测算弹性驱动油藏天然能量有关公式 附录E(资料性)测算重力驱动油藏天然能量有关公式 17 附录F (资料性) ,测算综合驱动油藏天然能量有关公式 18 F.1未饱和油藏计算驱动指数的公式 18 F.2 饱和油藏计算驱动指数的公式 :18 附录G (规范性) 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的编 G.1 文字报告 · 20 G.2 图件 : 20 G.3 表格 · 22 G.4 成果数据体 · 23 G.5 数据库 · 23 参考文献 ·24 1I SY/T 5579.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SY/T 5579《油藏描述方法》的第1部分。SY/T 557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碎屑岩油藏; 第3部分:碳酸盐岩油藏; 一第4部分:特殊岩性油藏; 第5部分:致密砂岩油藏。 本文件代替SY/T 5579.1—2008《油藏描述方法第1部分:总则》,与SY/T 5579.1—2008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相的相关概念(见3.2); b)删除了评价井的油藏描述、开发初期阶段油藏描述、开发中后期阶段油藏描述、沉积相、成 岩相、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层间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储层孔隙非均质性、非均质性表征参数、现今地应力、构造模型、参数模型、流体模型、原 型模型和储层地质知识库的概念(见 2008年版的3.2、3.3、3.4、3.5、3.6、3.7、3.8、3.9、 3.11、3.12、3.13、3.14、3.15、3.17、3.19、3.20、3.21、3.22、3.23); c)删除了数据库相关描述(见2008年版的5.6) d)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内容(见 5.2) e)增加了区域地质特征描述(见6.1); f)更改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内容(见 6.2, 2008年版的6.1) g)删除了区域构造描述、油藏圈闭类型、构造发育史和微构造描述相关内容(见2008 年版的 6.2.1、6.2.2.1、6.2.2.4 和 6.2.3) h)删除了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描述的内容,改为共性描述(见6.4.2,2008年版的6.3); i)更改了储层描述相关内容,删除了非共性描述(见6.4,2008年版的6.4); j)更改、简化了流体描述相关内容(见6.5,2008年版的6.5); k)增加了油藏特征相关内容,将油藏的温压系统、天然能量、驱动类型、储量计算合并至该部 分(见6.6,2008年版的6.6、6.7、6.9); 1)更改了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的内容,规范性引用相关标准(见6.7,2008年版的6.8); m)删除了剩余油描述的内容(见2008年版的6.10); n)更改、简化了油藏描述各阶段技术要求的内容(见第7章,2008年版的第7章); )更改了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的内容,增加了成果图件及电子文档的编制,对各类成果的编制 要求和内容进行了规定(见第8章、附录G,2008年版的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 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研究 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II SY/T 5579.1—2024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严、刘卓、韩如冰、李伟忠、曲全工、夏东领、范洪军、张琳璞、郭长春、 高蒙。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 年,整合了 SY/T 6167—1995《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Y/T 6173—1995《油气储 集层岩石孔隙类型划分》、SY/T 6191—1996《稠油油藏描述技术要求》、SY/T 6313.1—1998 《油气水界面确定方法油气、油水界面》、SY/T 6314一1997《沉积相描述方法陆相部 分》、SY/T 6364—1998《油藏流体性质和分布描述方法》、SY/T 6365—1998《油气藏原始 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确定方法》的内容,首次发布为SY/T 5579.1—200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人S IV SY/T 5579.1—2024 引言 油藏描述是通过对地下油气储集层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物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获 取关于油藏中储量、流动性和开发潜力的信息。油藏描述不仅是勘探和开发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指 导油藏管理和改造的重要依据,是石油行业开发地质的主体工作之一。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梳理和整合了相关油藏描述方法及技术行业标准,逐步 形成了 SY/T 5579《油藏描述方法》系列标准。共由五个部分构成,各部分重点体现了不同类型油藏 描述的技术特点和差异性。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规范油藏描述工作所包含的总体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 一第2部分:碎屑岩油藏。目的在于规范碎屑岩油藏描述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 一一第3部分:碳酸盐岩油藏。目的在于规范碳酸盐岩油藏描述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 第4部分:特殊岩性油藏。目的在于规范特殊岩性油藏描述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 第5部分:致密砂岩油藏。目的在于规范致密砂岩油藏描述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为SY/T 5579《油藏描述方法》的第1部分。为规范油藏描述的方法、流程和步骤,促 进油藏描述工作的标准化,200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整合了SY/T 6167一1995《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 SY/T 6173一1995《油气储集层岩石孔隙类型划分》、SY/T 6191一1996《稠油油藏描述技术要求》、SY/T 6313.11998《油气水界面确定方法油气、油水界 面》、SY/T 6314—1997《沉积相描述方法陆相部分》、SY/T 6364—1998《油藏流体性质和分布描 述方法》、SY/T 6365—1998《油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确定方法》七个标准,制定了SY/T 5579.1一2008《油藏描述方法第1部分:总则》。多年来,在油田开发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 效果。随着石油开发对象的不断拓展、 开发阶段不断深人,以及油藏描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油藏描 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本次对 SY/T 5579.1—2008《油藏描述方法 第1部分:总则》的修订,重点增加了数据质量控 制、区域地质特征及油藏特征等有关内容,精简了与分部分重复的描述,优化了层次结构,保留通用 性内容作为研究框架,特性内容在分部分中体现。 V

.pdf文档 SY-T 5579.1-2024 油藏描述方法 第1部分 总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579.1-2024 油藏描述方法 第1部分 总则 第 1 页 SY-T 5579.1-2024 油藏描述方法 第1部分 总则 第 2 页 SY-T 5579.1-2024 油藏描述方法 第1部分 总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8:30: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