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83.080.20 CCS G 32 团 体 标 准 T/CIESC 91-2025 锂离子电池 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or lithi um-ion batteries 2025-08-28发布 2025-10-15实施 中国化工学会 发 布 C I E S C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1-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化工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孚诺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华谊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 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立昌新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泰兴梅兰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天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氟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国 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北京中企标服国际信息技术研究 院、中国化工学会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晟、孙培峰、孙佩、朱世炜、黄淑良、阮晔、唐颖、叶飞扬、吴志刚、祝龙 信、李萍、冯兴文、钱厚琴、熊菊华、潘大军、黄辉、张忠明、 王世川、张自航、徐辉丽、 刘宇、高维、 付登、张长安、 蒋春怡、姚建国、胡海燕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1-2025 1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警示——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 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偏氟乙烯单体为原料经乳液聚合法或悬浮聚合法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 树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1 844.1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1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GB/T 2547 塑料 取样方法 GB/T 2914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挥发物 (包括水 )的测定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247 -2008 粘度测量方法 GB/T 19466.3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 GB/T 21864 -2008 聚苯乙烯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检测 标准方法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 GB/T 40401 骨架密度的测量 气体体积置换法 HG/T 2901 聚四氟乙烯树脂粒径试验方法 VDA 19.1 技术清洁度检测 功能相关汽车部件的颗粒污染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次熔融峰温范围 range of secondary melting peak temperature 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中,聚合物材料经过第一次加热 -冷却循环后,在第二次加热过程中观察到 的熔融吸热峰对应的温度区间。 4 分类与命名 4.1 固定名称 按照 GB/T 1844.1中的规定,聚偏氟乙烯树脂的缩写代号以 PVDF 表示。 4.2 命名规则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1-2025 2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命名由下列五项内容组成, 具体内容见表 1。 固定名称、 聚合工艺、 聚合方式 、应用的代码用空格分开,二次熔融峰温范围和旋转黏度范围的代码用短横线“ -”分开。 聚偏氟乙烯树脂牌号格式如下: PVDF X X X X-X 表示旋转黏度范围 表示二次熔融峰温范围 表示应用 表示聚合方式 表示聚合工艺 表示聚偏氟乙烯,为固定名称 4.3 项目代码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命名中各 项目对应的 代码见表 1。 表1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命名中各项目对应的代码 4.4 命名示例 PVDF E H 0 5-3:聚偏氟乙烯,聚合工艺为“乳液工艺”,聚合方式为“均聚”,用途为“粘结剂”, 二次熔融峰温度范围 为“ 161-166”,旋转黏度范围为“≤ 4000”。 5 技术要求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2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技术要求 项 目 要 求 悬浮均聚 悬浮共聚 乳液均聚 乳液共聚 悬浮共聚 乳液共聚 粘结剂 隔膜 外观 白色粉末,无结块和团聚, 无肉眼可见杂质 。 挥发份, w/% ≤0.10 重均分子量 /Da 1300000 ~210000 0 1000000 ~180000 0 700000 ~160000 0 400000 ~130000 0 1000000 ~180000 0 400000 ~1300 000 平均粒径 /μm 60~110 60~110 5~35 5~35 30~90 1~15 相对密度 /(g/cm3) 1.75~1.77 1.77~1.79 1.75~1.77 1.77~1.79 1.77~1.79 1.77~1.79 聚合工艺 聚合方式 用途 特征性能 代码 工艺 代码 方式 代码 应用 二次熔融峰温范围 7%旋转黏度 代码 ℃ 代码 mPa· s S 悬浮工艺 H 均聚 0 粘结剂 0 136~141 0 ≤1000 E 乳液工艺 C 共聚 1 隔膜 1 141~146 1 ≤2000 2 其他 2 146~151 2 ≤3000 3 151~156 3 ≤4000 4 156~161 4 ≤5000 5 161~166 5 ≤6000 6 166~171 6 ≤7000 7 171~176 7 ≤8000 8 176~181 8 ≤9000 9 其他 9 其他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1-2025 3 表2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技术要求(续) 项 目 要 求 悬浮均聚 悬浮共聚 乳液均聚 乳液共聚 悬浮共聚 乳液共聚 粘结剂 隔膜 金属离子 / (mg/kg) Zn ≤ 10 Ni ≤ 10 Fe ≤ 10 Cu ≤ 10 Cr ≤ 10 Co ≤ 10 磁性颗粒( ≥25 μm)/(颗 /千克) ≤ 80 6 试验方法 警示——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6.1 一般规定 本文件除另有规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按GB/T 60 2的规定制备; 试 验用水应符合 GB/T 6682 中三级水的规定。 6.2 外观 取适量试样,置于称量纸上,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目测。 6.3 二次熔融峰温 范围 按照 GB/T 19466. 3规定进行测定。升 /降温速率为 10 ℃/min。 6.4 挥发份 6.4.1 按GB/T 2914 规定进行测定。 6.4.2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之比应 不大于 10%。 6.5 7%旋转黏度 6.5.1 试样溶液配制 试样溶液配比为 PVDF :NMP(电子级 N-甲基吡咯烷酮 )=1g:13.3g。 6.5.2 测定步骤 按照 GB/T 10247 -2008中第 4章“旋转法”规定进行测定。将配制好的试样溶液倒入 100 mL高型 烧杯中,将烧杯置于 25 ℃的恒温水槽中,恒温 1 h。使用同轴圆筒型旋转黏度计,使用合适的转子, 转速调节速度至轴距 30%~90% ,于 25 ℃± 0.5 ℃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黏度。 6.6 重均

.pdf文档 T-CIESC 91-2025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IESC 91-2025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第 1 页 T-CIESC 91-2025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第 2 页 T-CIESC 91-2025 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树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05: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