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83.180 CCS G 38 团 体 标 准 T/CIESC 93—2025 锂离子电池正极 /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 聚物粘结剂 Water-based acrylates copolymer binders on cathode/an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2025-08-28发布 2025-10-15实施 中国化工学会 发 布C I E S C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3-2025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化工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蓝海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中科 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来宾市检验检测中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中国化工 情报信息协会、中质标研(北京)标准化服务中心 、北京中企标服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 、内蒙古万应科 技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学会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岳敏、赵晓东、邵汉琦、刘俊、 王伟华、朱心兵 、袁晓光、白丰 瑞、周昶吉、 胡秀智、朱玉萍、 王世川、张自航、徐辉丽、 刘宇、姚建国、 付登、张长安 、蒋春怡、胡海燕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3-2025 1 锂离子电池正极 /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 警示——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 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正极 /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的产品分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本文件适用于以丙烯酸及其酯类为主要原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 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2790 胶粘剂 180°度剥离强度试验 方法 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 2793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2794 胶黏剂黏度 的测定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4518 胶粘剂的pH值测定 GB/T 19077 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 GB/T 24533 -2019 锂离子电池石墨类 负极材料 GB/T 33087 仪器分析用高纯水规格及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3 -2025 2 本产品分为乳液型和溶液型。乳液型主要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液,溶 液型主要 是丙烯酸盐共聚物的水 溶液。乳液型产品黏度低,仅作为粘结剂使用,无悬浮和分散的作用。溶液型产 品黏度大,除了作为粘结剂使用,还有悬浮和分散作用。 5 技术要求 锂离子电池正极 /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 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1 锂离子电池正极 /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技术要求 项 目 乳液型 溶液型 外观 白色乳液 无色到浅黄色透明溶液, 无可见不溶物 固含量, w/% 供需双方商定 黏度( 25 ℃) /(mPa· s) 供需双方商定 pH值 6.0~9.0 残留单体 (以干基中丙烯酰胺计) , w/% ≤ 5 粒径( D50)/(μm) ≤ 1 5 过筛残留物( 300目) /(mg/kg) ≤ 50 剥离强度 /(N/m) 供需双方商定 电化学稳定窗口( 0 V~ 4.5 V) 合格 胶膜溶胀率 /% ≤ 200 胶膜溶出率 /% ≤ 5 金属元素 / (mg/kg) 铁 ≤ 20 镍 ≤ 10 铬≤ 10 铜≤ 10 锌≤ 10 钴≤ 10 锰≤ 10 6 检验规则 6.1 一般规定 本文件所用的试剂和水,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 GB/T 6682 规定的三级 水;试验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 液、制剂及制品 ,在没有注 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 601 、GB/T 603 的规 定制备。 6.2 外观的测定 取适量试样 置于清洁、干燥的比色管中,在 日光或日光灯透视下目测。 6.3 固含量的 测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3-2025 3 按GB/T 2793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称取试样 2 g± 0.2 g , 准确至 0.001g, 涂布面直径约 5 cm, 烘干温度 105 ℃±2 ℃ , 烘干时间 180 min± 5 min。 6.4 黏度的测定 按GB/T 2794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时试样温度控制在 25 ℃± 0.2 ℃。 6.5 pH值的测定 按GB/T 14518 规定的方 法进行测定。试 样用纯水稀释后 测试 pH值,稀释比例按 1份试样与 9份 水(质量比)混合均匀。 6.6 残留单体(以干基中丙烯酰胺计)的测定 6.6.1 方法提要 在酸性环境,过量溴存在下,溴与丙烯酰胺单体中的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剩余的溴再与碘化钾 作用析出碘,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采用淀粉指示液变色来指示滴定终点。 反应方程式为: KBrO3 + 5KBr + 6HCl= 3B r2 + 6KCl + 3H2O R-CH=CH 2 + Br2 = R-CH(Br) -CH 2Br Br2 + 2KI = I 2 + 2KB r I2 + 2Na2S2O3 = 2N aI + Na2S4O6 6.6.2 试剂和材料 6.6.2.1 盐酸溶液( 1+1): 量取 1体积浓盐酸,缓慢加入 1体积水中,混匀。 6.6.2.2 碘化钾水溶液:质量分数 20%。称取 20 g碘化钾,加入 80 g水溶解,混匀。 6.6.2.3 溴化钾 -溴酸钾溶液:称取 3 g溴酸钾及 25 g溴化钾,溶解于 1000 mL水中,摇匀备用。 6.6.2.4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2S2O3)=0.1 mol/L。 6.6.2.5 淀粉指示液: 10 g/L。 6.6.3 仪器和设备 6.6.3.1 碘量瓶: 250 mL。 6.6.3.2 分析天平:感量 0.0001 g。 6.6.4 测定步骤 称取 0.15 g ~0. 5 g 试样,精确至 0.0001 g,置于 250 mL碘量瓶中,加入 100 mL纯水,震荡至试样完 全溶解。用移液管加入 20 mL溴化钾 -溴酸钾溶液( 6.6.2.3),10 mL盐酸水溶液( 6.6.2.1) ,盖紧塞子, 水封, 摇匀, 静置于暗处 30 min后加入 10 mL碘化钾溶液 ( 6.6.2.2) ,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 6.6.2.4) 滴定。滴定至浅黄色时,加入 1 mL ~2 mL 淀粉指示液( 6.6.2.5) ,继续滴定至蓝紫色消失时即为终点。 记录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用同样的方法做空白试验 。 6.6.5 结果计算 残留单体(以 干基中丙烯酰胺计)含量 w1,以 %表示,按式( 1)计算: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ESC 93 -2025 4 12 1( ) 71.08 1000 2V V cwms−  =  ........................................................... (1) 式中: V1——空白试验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L); V2——试样滴定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mol/L); 71.08 ——丙烯酰胺的摩 尔质量,单位 为克每摩尔( g/mol); 1000

.pdf文档 T-CIESC 93-2025 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IESC 93-2025 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 第 1 页 T-CIESC 93-2025 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 第 2 页 T-CIESC 93-2025 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结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05: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