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99 CCSB40 团 体 标 准 T/MNJX014-2025 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cultivationandsilageutilizationofPennisetum purpureumcv.Red 2025-10-9发布 2025-10-11实施 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MNJX014-2025 I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红象草生态栽培......................................................................1 5红象草加工..........................................................................2 6青贮饲料利用........................................................................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MNJX014-2025 I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大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 研究所、顺昌县郑坊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顺昌县金富羊业发展有限公司、福清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小云、雷泳南、章赞德、陈鑫珠、黄毅诚、陈钟佃、吴飞龙、黄秀声、肖隆 明、潘建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MNJX014-2025 1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象草生态栽培、加工以及青贮饲料利用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25246畜禽粪肥还田技术规范 NY/T815肉牛饲养标准 NY/T816肉羊饲养标准 NY/T1444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通则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DB35/T1282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红象草P.purpureumcv.Red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产量高、抗逆强和花青素含量高等特点的禾本科狼尾草属牧草。 3.2红象草生态栽培ecologicalcultivationofP.purpureumcv.Red 通过施用沼肥等有机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减少化学品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红象草栽培模 式。 3.3红象草青贮silageofP.purpureumcv.Red 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实现红象草青绿饲料特性长期保存的加工处理技 术。 4红象草生态栽培 4.1温度 红象草适宜在日平均气温≥10℃、夜平均气温≥5℃时种植;老蔸可在温度≥-6℃时越冬。 4.2种植地选择与处理 4.2.1土壤选择 土壤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宜选择黏质的红壤、黄壤,土层厚度60cm以上;不宜在含氯盐≥0.5% 的盐碱地种植。 4.2.2整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MNJX014-2025 2种植前7d~10d,应对种植区土壤进行除草、去杂、碎土,深翻20cm~30cm,整平作畦。种植田 块应开沟排水,以沟深30cm~40cm、沟宽25cm~30cm、畦宽150cm~180cm为宜。 4.3种植 4.3.1种植期 适宜3月中旬后种植。 4.3.2种植方式 4.3.2.1种茎扦插 a)宜选择生长期≥90d、株高3.0m~3.5m、无病虫害、具2个~3个粗壮芽的茎节作种茎。 b)种茎与地面呈15°~45°植入土中,入土1节~2节,芽眼朝上,压实后持续浇水3d~5d。 4.3.2.2分蔸移栽 a)选择健壮母株进行分蔸,剪去多余枝叶,保留2个~3个芽。 b)挖掘时应保护好根茎和芽眼,根部多留宿土和须根。 c)宜随起随栽,挖取后若不能及时栽植或需运输,则应放置在阴凉避风的地方,适当浇水或用湿 草捆扎草蔸。 d)宜选择春季或雨季进行移栽,整地挖深30cm~40cm的种植穴,将蔸体放入穴中舒展根系,分 层填土压实,做到“深挖穴、浅栽蔸、下紧上松”,栽后浇水保湿。 4.3.3种植密度 株行距50cm×50cm或40cm×60cm,种植量2500株/亩(666.7m2)~2800株/亩为宜。 4.4施肥 4.4.1基肥 结合整地时施用有机肥1300kg/亩~2000kg/亩。 4.4.2沼液浇灌 采用管道浇灌方式,通常每10d浇灌1次;全生育期内年浇灌沼液量150t/亩~170t/亩,沼液施用应 符合GB/T25246规定。 4.5田间除草 种植后1个月内除草1次~2次,防止杂草竞争养分。 4.6越冬措施 按照DB35/T1282的要求执行。 5红象草加工 5.1切碎 收获后的红象草原料应及时切碎,切碎长度2cm~3cm。 5.2鲜饲 切碎后可直接进行饲喂,或进一步进行机械揉搓,提高利用率。 5.3青贮 5.3.1青贮类型 5.3.1.1青贮方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MNJX014-2025 3青贮方式有窖贮、塑料袋青贮、拉伸膜裹包青贮、桶贮等。 5.3.1.2混合青贮 与玉米秸秆等糖分含量较高的原料混合青贮时,玉米秸秆的比例≥20%;与菌糠(如杏鲍菇菌糠等) 混合青贮时,菌糠比例控制在40%~50%。混合青贮的含水量应调节至50%~65%。 5.3.1.3添加剂青贮 联合添加乳酸菌剂与纤维素酶或糖蜜青贮时,乳酸菌剂的使用应符合NY/T1444的规定,纤维素酶 的添加可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糖蜜添加量≥3%。 5.3.2青贮加工 5.3.2.1窖贮与桶贮 填装过程应注意避免混入泥土、铁丝(钉)等杂物,压实密度应达400kg/m3~450kg/m3以上;填 装后迅速密封,在全密封薄膜外用重物压实,确保密封膜与青贮饲料间无空隙。 5.3.2.2裹包青贮 裹包过程中注意避免混入泥土、铁丝(钉)等杂物,草捆密度应达到450kg/m3以上;打捆后立即 裹包,层数达到3层以上。 6青贮饲料利用 6.1青贮饲料的取用 红象草青贮饲料在春秋季一般经30d、夏季经15d~30d的发酵即可取用。 6.2全混合日粮配制 6.2.1红象草青贮料或鲜草料应符合GB13078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NY5032有关规定。 6.2.2可选择玉米、豆粕、农作物秸秆等本地资源丰富、经济实用的非动物源性饲料原料,与红象草 混合配制全混合日粮;原料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质量应符合NY5032的规定。肉牛和肉羊的 日粮配方可分别参照NY/T815和NY/T816的规定执行。 6.3饲喂管理 6.3.1分群原则 根据饲养物种、性别、大小、生理阶段和饲养目的进行合理分群。 6.3.2饲喂量 初次投喂青贮料配制的全混合日粮时,设置5d~7d过渡期,投喂量按照1/3、1/2、2/3新料过渡投 饲。常规饲喂时,投料量控制为饲养对象体重的3%~5%,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饲喂过程及时观 察采食情况、粪便情况、膘情以及生长阶段等,结合日剩料量,调整每日投料量。 6.3.3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投料1次。每次添2遍,间隔1h左右,遵循“少喂勤添”原则。高温高湿季 节,宜上午提早、下午推迟喂料时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MNJX 014-2025 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MNJX 014-2025 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技术规范  第 1 页 T-MNJX 014-2025 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技术规范  第 2 页 T-MNJX 014-2025 红象草生态栽培及青贮利用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11: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