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05 DB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2022-08-22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9-21 实施 发 布 DB23/T 3320—2022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老街基林场、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黑河 市爱辉区望峰防火站、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五常市安家镇林业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金胜、于泳、徐利杰、姜超、齐向伟、朱丽颖、周雪梅、沈健、刘洋、王怀 军。 I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粉红侧耳(Pleurotus djamor)熟料栽培的栽培场地、栽培时间、原种生产、菌包制 作、养菌管理、菌棒摆放、出菇管理、采收、采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粉红侧耳熟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806.7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栽培场地 4.1 场地环境 应符合 NY/T 2375 的规定。 4.2 大棚建设 大棚宜长20 m~30 m、宽10 m、高2.4 m。两头开门,门宽1.8 m、高1.8 m。棚顶应覆盖厚度为0.12 mm~0.15 mm的塑料大棚膜和透光率为60%的遮阳网。地面夯实,铺设透光率为60%的遮阳网。 5 栽培时间 应在棚内温度≥7℃时开始栽培。 6 原种生产 1 DB23/T 3320—2022 菌种生产按 NY/T 528 的规定执行。菌种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的规定。 7 菌包制作 7.1 配方 推荐配方:秸秆47%、木屑30%、麦麸18%、玉米粉3%、石膏1%、石灰1%,pH值8.0~9.0。选用新鲜、 无污染、无霉变的麦麸、玉米粉、当年收获的玉米秸秆。 7.2 原料处理 秸秆应暴晒后,粉碎成长为1 cm左右的碎屑。秸秆、木屑应提前1 d进行预湿,直至没有白色硬芯。 7.3 拌料 将各种培养料充分混合均匀。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pH值8.0~9.0。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 7.4 装袋 选择规格为折径24 cm、高度50 cm,两端开口的聚丙烯袋,在一端距袋口10 cm处用橡皮筋扎紧。 使用装袋机装料,装料高度为30 cm。装袋完成后,在料袋另一端套上橡皮筋,制成菌包。聚丙烯袋质 量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 7.5 灭菌 常压条件下100℃灭菌8 h~10 h,或高压条件下121℃灭菌2.5 h。灭菌后自然降温至85℃以下,取 出。 7.6 接种 将菌包放在洁净的环境中,冷却至30℃以下进行接种。接种时,取下橡皮筋,使用无菌接种铲在每 个菌包两端接种固体原种,以菌种覆盖横截面为宜。接种后将袋口及时套上直径8 cm的套环,可用报纸 封住袋口,可用橡皮筋扎紧报纸。接种环境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 8 养菌管理 8.1 养菌 将接种后的菌包移入养菌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4℃~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每天宜 通风2次~3次,每次30 min。每隔5 d~7 d检查菌丝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出现杂菌污染的菌包应及时 拣出。培养25 d~30 d,当菌丝浓密洁白、菌包有弹性时,标志养菌成功。 8.2 困菌 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当菌包内有黄色水珠出现时,菌丝达到生 理成熟,即成菌棒。 9 菌棒摆放 2 DB23/T 3320—2022 将菌棒移入大棚中,把两端报纸取下,菌棒就地以“品”字形单排墙式码放。每面菌墙之间留有0.8 m作业道,最外层菌墙距离大棚边缘1 m。菌棒摆放高度为7层~8层,每面菌墙抽出2袋中间层的菌棒。 10 出菇管理 10.1 原基形成期管理 棚内温度控制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散射光强度宜为200 Lux,每天通风2 次~3次。直至菌包内出现粉红色突起的原基。 10.2 子实体分化期管理 向地面和棚壁喷水,每天喷水2次~3次,每次30 min,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直至原基 分化为幼菇。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10.3 出菇期管理 棚内温度控制在18℃~20℃,每天喷水2次~3次,每次30 min。清晨、晚间通风换气,每次30 min, 直至子实体菌盖伸展至5 cm~6 cm,达到成熟。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11 采收 采收前1 d停止喷水。采收时,用一只手握住菇柄,另一只手拿刀紧贴料面切断菇柄。 12 采后管理 去除菌棒上残留的菌柄基部杂物,停止喷水1 d~2 d,当菌丝恢复生长、菌棒变白时,按第10章进 行出菇管理。 13 病虫害防治 13.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须使用药剂防 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 13.2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发生病害时,应及时拣出出污染的菌棒,并集中深埋处理。发生虫害时,棚内张挂粘虫板或诱虫灯 等诱杀菇蚊蝇成虫,可利用防虫网阻止菇蚊、菇蝇进入出菇棚。 14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栽培场地、栽培时间、原种生产、菌包制作、养菌管理、菌棒摆放、 出菇管理、采收、采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09:56: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